中美贸易谈判现转机:中方释出善意,美方面临多重考验
在经历数周紧张对峙后,中美贸易关系出现新动向。中国方面近日明确表示,愿意在特定条件下恢复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为全球经济注入一线希望。中方提出的前提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需展现对中国的尊重、指定专人负责谈判、约束内阁成员对华言论、保持政策一致性,并正视中国在台湾和制裁等核心问题上的关切。
关税战升级,谈判压力骤增
自特朗普政府年初对中国产品加征10%关税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作为回应,中国宣布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贸易战烈度再度攀升。美国国内经济承压,企业信心受挫,特朗普团队正积极评估重启谈判的可能性与条件,希望借此缓解国内压力、稳定经济局势。
中国立场坚定,强调平等与尊重
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愿意以开放姿态对话,但前提是美方必须摒弃施压、威胁和讹诈,回归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的轨道。商务部发言人公开表示:“谈,我们的大门敞开;打,我们也将奉陪到底。”中方强调,恢复谈判需美方以实际行动展现诚意,尤其是在取消“对等关税”等关键问题上作出调整。
谈判基础或回归“第一阶段协议”
多方分析认为,2020年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望成为新一轮谈判的起点。该协议内容涵盖知识产权保护、扩大美国产品采购等领域,曾为两国经贸关系带来一段可预期、可管理的时期。美国新任贸易代表格里尔和财政部长贝森特均表态,支持在此基础上推动后续谈判,强调协议的落实与评估。
台湾与制裁议题成焦点,战略博弈加剧
除经贸分歧外,台湾问题与对华制裁成为中方关注的核心议题。专家指出,避免台海或南海战略危机、遏制双方军事误判,是重大经济协议得以推进的前提。中方要求美方在涉台、制裁等领域展现克制与善意,否则谈判难以取得实质突破。
国际观察:美方处于被动,全球关注中美走向
德国媒体评论称,持续的关税战已令美国经济受损,特朗普政府正面临“不得不让步”的现实压力。与此同时,美国在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谈判中进展缓慢,急需与中国达成协议以“立标杆”。全球市场高度关注中美能否打破僵局,重启建设性对话。
未来展望:重启谈判仍存变数
尽管中方释放善意,谈判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美国内部对华政策分歧明显,鹰派势力主张将国家安全置于经济利益之上。中方则坚守底线,要求美方在关键利益上作出实质性让步。双方能否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重启对话,将决定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全球经济的走向。
在全球经济复苏压力与地缘政治博弈交织的背景下,中美贸易谈判的每一步都牵动世界神经。未来数周,双方的表态与行动将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