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谈判重启,进展有限但释放和平信号
2025年5月16日,俄罗斯与乌克兰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了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直接谈判。这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会谈由土耳其外交部长费丹主持,历时近两小时。尽管双方在核心议题上分歧明显,但仍就交换1000名战俘达成共识,并“原则上”同意继续保持接触和谈判。
艰难的对话重启
此次谈判被认为是俄乌三年多来迈出的重要一步。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表示,双方讨论了停火及两国领导人会晤等问题。俄方代表团团长、俄罗斯总统助理梅金斯基则称,俄方对谈判结果“总体满意”,并已知悉乌方提出的领导人直接对话建议。
土耳其外长费丹指出,双方达成的换俘协议是“建立信任的措施”,显示出各自对和平进程的初步意愿。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但这标志着俄乌危机政治解决进程的艰难推进。
分歧依旧难解
尽管实现了战俘交换,俄乌在停火条件、领土归属及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等核心问题上依然存在巨大分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强调,乌方愿意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但在领土和撤军问题上“绝不妥协”。俄罗斯则坚持,必须先谈判才能实现停火,且要求乌克兰承认现有“现实”,即俄方对部分乌克兰领土的控制。
谈判前夕,俄方多次重申不会在领土问题上让步。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要求乌克兰“去纳粹化”,并承认当前战场实际状况。俄总统普京也公开表示,和平进程的关键在于消除危机根源,俄方立场明确,即必须解决导致冲突的根本问题。
国际因素与未来展望
本轮谈判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普京、泽连斯基均有通话,并声称俄乌双方已同意立即启动停火谈判,但并未公布具体时间表。白宫方面则对谈判进展表示谨慎,称如无实质进展,美国可能退出相关斡旋。
分析认为,俄乌双方的立场差距过大,短期内实现全面停火和持久和平难度极大。乌克兰希望通过停火争取喘息和补充武器,俄罗斯则试图通过谈判维持对乌方的军事压力。
结语
虽然伊斯坦布尔会谈未能带来突破性成果,但战俘交换协议和双方继续对话的意愿,显示出冲突各方在持续战事压力下寻求和平的现实需求。未来俄乌能否在核心问题上找到妥协,将决定地区局势走向,也牵动着全球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