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体平台TikTok上一则关于“奢侈品牌包袋大多产自中国工厂”的短视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视频中自称中国工厂主的用户声称,“80%的奢侈品包袋都是在中国制造,几乎成品后才送往欧洲贴标包装”,并展示了包括Hermès、Louis Vuitton、Gucci等品牌包袋的生产过程。这一说法迅速获得了数千万的浏览量,激起了关于奢侈品真实价值、制造成本与品牌溢价的广泛讨论。
然而,权威媒体和业内人士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深入调查与辟谣。以Hermès为例,品牌明确表示其所有包袋均在法国本土工坊手工制作,工艺流程严苛,部分经典款式如Birkin、Kelly的工匠需经过长达五年的培训,每只包袋制作时间在15至40小时之间。Hermès甚至自有鞣皮厂,确保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步都可追溯,每只包袋内侧还会烫印工匠代码,标明生产年份与工坊位置。
Louis Vuitton同样强调,其皮具产品仅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及美国自有工坊生产,不涉及中国代工。欧盟和美国对于“原产地”标签有严格规定,只有在法国完成“实质性转变”的产品,才能标注为“法国制造”,这要求至少45%-50%的成本在法国本土产生。
不过,奢侈品行业“代工链”确实存在。部分品牌会将部分工序外包给中国等地工厂,尤其是在服装、鞋履等品类。例如,Prada、Armani等品牌长期在广东、浙江等地设有代工厂,完成部分生产流程。但这些产品最终的组装与关键工艺往往会在欧洲完成,以满足原产地法规和品牌形象需求。业内人士透露,代工厂利润分成极低,通常不到10%,而成品售价则因品牌溢价高达数十倍。一条生产成本仅9欧元的皮带,最终可能以750欧元的价格在专卖店出售。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国工厂流出的“原材料”与“原版工艺”也催生了高仿市场,这些“超A货”甚至能以假乱真,部分产品在专柜维修时难以分辨真伪。
本轮舆论的背后,既有消费者对奢侈品高溢价的质疑,也有中国制造业希望借社交平台提升自身形象的诉求。部分业内专家指出,这类视频的走红,一方面反映了大众对奢侈品定价机制和产业链透明度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假货、代工与品牌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
总的来看,顶级奢侈品牌如Hermès、Louis Vuitton等核心产品并未在中国生产,相关传言多为误导或源自高仿工厂的自我营销。但不可否认,全球奢侈品供应链高度分工,部分生产环节确实存在中国制造的影子,而品牌溢价与制造成本之间巨大的落差,也再次成为社交舆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