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24

特朗普指责奥巴马主导通俄门阴谋,敦促司法部追查“叛国”行为🔥20

Author: 环球焦点
1 / 2
Indep. Analysis based on open media fromBreitbartNews.

特朗普呼吁司法部直接调查奥巴马 美国前总统“通俄门”风波再起

重大焦点:特朗普要求司法部直接针对奥巴马调查

【2025年7月22日】——美国政坛再次因“通俄门”事件出现巨大波澜。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公开呼吁,要求司法部直接调查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理由是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新披露的文件显示,奥巴马在推动针对特朗普2016年当选后发起的“通俄门”调查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特朗普表示,这些最新解密文件为奥巴马政府“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提供了“压倒性证据”,并强调相关行动“发生在政府最高层”。

特朗普在一次电视专访中直言:“司法部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奥巴马本人。他被直接抓住了。”特朗普认为,奥巴马及其政府中多位重量级官员——包括前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前中情局局长约翰·布伦南和前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决策网络,参与了意在打击其新政府合法性的战略计划。特朗普形容,这一切行为已构成“叛国罪”,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历史背景回顾:通俄门调查始末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后,“通俄门”很快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中心议题。美国情报界指控俄罗斯政府干预选举,意在让特朗普受益。这一指控催生了长达数年的多项独立和国会调查,导致特朗普团队及多名成员接受质询并遭刑事指控。

2017年,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穆勒正式启动针对俄罗斯干预美国选举及特朗普团队可能“通俄”行为的独立调查。直至2019年,穆勒团队发布调查报告,认定俄罗斯确有干预选举事实,但对于特朗普团队是否“共谋”则意见不一;报告未就总统本人提出刑事建议,却未能完全排除“妨碍司法”的可能性。

这一调查过程,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巨大分裂。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始终否认“通俄”指控,坚称调查属于“政治猎巫”;而民主党及部分独立选民则以调查结果质疑特朗普执政合法性。如今,随着项目解密文档进一步披露,事件再度被拉回公众视野。

解密文件与新指控的核心内容

最新解密的情报文件由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主导公开,其中包含奥巴马政府内关于批准调查特朗普团队的相关讨论记录。特朗普据此断言:“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奥巴马是整个行动链条中的关键人物,并非旁观者。”

与特朗普的说法一致,这批文件还涉及奥巴马政府其他高层在批准调查行动中的角色分工。例如,詹姆斯·克拉珀和约翰·布伦南负责编制评估报告,詹姆斯·科米则是后续情报行动的牵头人。特朗普指控,这种多部门协调和高层批准方式,远非“例行公事”,而是“精心策划的政治打击”。

经济、社会影响深远

通俄门调查及其相关指控,对美国政经秩序产生了持久影响。首先,调查消耗巨大财政资源,各路执法与情报部门耗资数亿美元,且耽误了政策推进步伐。政党之间信任度不断下降,影响国会政策议程推进。其次,在选民层面,通俄门成为历年大选和中期选举的重要舆情议题,加剧了党派“极化”,使中间选民日益稀缺,政治生态失衡。

从国际视角来看,这一系列风波更对美国国际声誉带来了不小冲击。美国一直以制度透明、司法独立自居,但自2016年以来,通俄门事件及其后续调查不断暴露体制漏洞与党派对立。2020年新冠疫情高峰期,又因相关决策被指“受政治干扰”,加重对外不确定性。

区域对比:美欧政坛危机管理案例

美国总统级别的指控是否会直接推动最高层调查,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仍属罕见。相比之下,欧洲主要强国虽也频繁爆发执政集团危机,但多以内阁辞职、议会弹劾等制度性途径化解,并较少出现前任总统或总理被刑事起诉的案例。

以法国为例,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近年因腐败案遭调查,多采取司法独立方式处理,避免政治人物直接介入调查流程。德国自“水门事件”以来对政府高层危机处理则极为谨慎,注重程序和透明度。

而美国近年来总统级危机不断:从克林顿“拉链门”、小布什“伊拉克情报门”,到特朗普“乌克兰门”和当前的“通俄门”余波,各类事件的调查及媒体曝光频度几乎无间断,折射出美国政党体制内在的张力。

公众反应与未来展望

连日来,特朗普有关奥巴马“被直接抓住”的高调喊话令美媒和社交平台沸腾。不同党派群众反应截然不同。激进保守派视之为“拨乱反正”、“必须彻查的政府丑闻”,不少特朗普支持者要求国会和司法部立即采取措施;相反,多数自由派及进步选民则质疑特朗普此举意在“转移司法视线”,掩盖自身法律困境。

专家指出,鉴于目前美国司法体系的高度独立性,单凭总统或前总统的主张,直接推动对另一位总统正式起诉的可行性和法律门槛极高。后续无论司法部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政治层面和民意层面的撕裂几乎难以避免。

历史循环与美国制度考验

回首美国历史,这一轮高层指控与司法调查潮,无疑是对美国宪政体制的一次重大考验。从水门事件到当下的“通俄门”,媒体监督、党派竞争和选民分裂共同刻画出美国民主的双刃剑特征。一方面,这显示出制度对权力的制衡;另一方面,也加剧美国社会的分野和不稳定预期。

无论结果如何,奥巴马和特朗普的“权力追索”或将长期伴随美政坛。对于全球关注美国政治风险与司法独立性的观察者而言,此番风暴再度提醒,全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制度自信与危机管理,正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期。

继续关注“通俄门”、总统调查、美国司法独立与党派竞争等关键词,将有助于公众深入了解这场超级大国内部的复杂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