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大对华经济围堵,特朗普施压全球“选边站队”
【本报综合报道】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公开表示,全球各国或将不得不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做出选择。这一表态紧随其对华关税政策升级,凸显出美国新一轮以关税为杠杆、试图孤立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计划与全球70多个国家展开谈判,要求这些国家在贸易政策上配合美国,限制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具体措施包括:禁止中国通过这些国家转运商品、阻止中国企业在当地设立基地以规避美国关税,以及拒绝中国低价工业品进入本国市场。作为交换,美国则承诺在贸易和关税壁垒上给予一定让步。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宣布暂缓部分关税后表示:“已有超过75个国家与我们联系,我想今天之后会有更多。”白宫方面也坦言,大规模实施关税、随后逐一与各国谈判,正是美国孤立中国经济的既定策略。
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延续了“美国优先”原则,强调通过强硬经贸手段维护美国利益。分析指出,特朗普本人更倾向于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偏好以关税等交易性工具解决问题;而其新一届涉外团队则更为鹰派,主张全方位遏制中国,推动所谓“新冷战”格局。
在实际操作中,特朗普已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升至145%,中国则以125%的关税反制,并采取多项反制措施。双方贸易战愈演愈烈,全球供应链和市场格局面临重塑。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高度依赖中国商品,关税升级已导致电子产品、汽车等价格上涨,市场担忧情绪加剧。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方面则加紧与周边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的战略沟通,强调多边合作和供应链互联互通。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公开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经济胁迫。同时,中国已为美方关税攻势制定了短期防御和长期转型方案,包括调整出口结构、扩大内需、货币政策灵活应对等。
专家分析认为,若美国成功推动全球主要经济体“选边站队”,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部分商品或将涌入欧洲、拉美等市场,引发新的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经历通缩压力,刺激内需和货币贬值成为潜在选项,但难度不小。
特朗普的“选边”策略不仅加剧了中美之间的战略对抗,也让全球经济和地缘格局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各国在大国博弈中如何平衡利益、维护自主空间,成为未来国际关系的关键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