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奇再陷舆论风暴:新冠应对争议重燃,国会听证引发激烈辩论
华盛顿——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前所长安东尼·福奇博士近日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自2022年退休以来,福奇因其在新冠疫情应对中的角色持续受到质疑,近期国会公开听证会更是将相关争议推向高潮。
6月初,福奇首次在退休后公开出席众议院新冠疫情特别小组委员会听证会,面对共和党议员长达数小时的尖锐质询。议员们重点追问他在疫情期间推动“六英尺社交距离”政策的科学依据、疫苗强制令的合理性,以及美国资助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相关项目。福奇在听证会上承认,“六英尺”社交距离建议并无坚实科学基础,而是“某种程度上凭空出现”。
针对外界指控其掩盖新冠病毒起源、压制“实验室泄漏”理论,福奇坚决否认,称相关说法“荒谬”,并引用其2020年邮件,强调自己曾敦促同事尽快调查所有可能的病毒来源,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他重申,现有证据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病毒研究与SARS-CoV-2无直接关联。
听证会上,福奇还被问及是否知晓下属使用私人邮箱规避信息公开法,他表示对此并不知情,并谴责相关做法。此外,他坦言,疫苗强制令可能加剧部分民众的疫苗犹豫,而这一政策在实施前缺乏充分研究,未来应对社会心理影响进行深入评估。
福奇的支持者认为,他在疫情期间为公共卫生作出巨大贡献,民主党议员批评部分共和党人对其进行“极端叙事”攻击。福奇本人则表示,疫情期间他和家人曾多次收到死亡威胁,部分指控导致威胁升级。
尽管美国情报部门去年解密报告称,尚无确凿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源自实验室泄漏,但围绕福奇的争议并未平息。拜登总统今年初曾对福奇等人颁发“预防性赦免”,强调这并非认定其有任何不当行为,而是对其公共服务的认可。
目前,美国社会在疫情应对、科学决策与政策透明度等议题上分歧依旧。福奇表示,疫情暴露了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严重问题,呼吁各方以建设性态度总结教训、为未来做更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