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对中国船舶征收新港口费,意在重振本土造船业引发多方争议
美国政府近日正式宣布,将自今年10月中旬起,对中国建造、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在美国港口靠泊时征收新的港口费用,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提高收费标准。此举旨在提振美国本土造船业,减少中国在全球航运领域的影响力,但也引发了广泛争议和担忧。
新政细则:分阶段实施,费用逐年递增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告,所有中国建造、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抵达美国港口时将被征收费用。首批费用将于10月14日生效,按船舶净吨位或每个集装箱计费,标准从每净吨18美元到每集装箱120美元不等,未来每年4月还将递增。对于运输美国政府货物的船只等特殊情况则设有豁免条款。此外,若船东订购美国本土新造船只,可享受最长三年的费用豁免,以鼓励美国造船业发展。
政策背景:遏制中国主导,强化美国供应链安全
美国政府指出,近年来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份额迅速扩大,2023年已超过全球市场的50%。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强调,航运和船舶对美国经济安全和贸易畅通至关重要,新政旨在遏制中国主导地位,修补美国供应链脆弱环节,并推动美国本土船舶制造业复苏。
各界反应:支持与质疑并存,担忧成本转嫁消费者
该政策一经公布,立即在美国政界和业界引发激烈讨论。部分议员称新政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供应链安全,但航运、出口、农业等行业代表则警告,这将推高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甚至可能引发全球航运市场的连锁反应。航运分析机构指出,相关费用最终很可能转嫁至美国消费者,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港口拥堵和延误风险加剧。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则在北京记者会上严厉批评美方举措,称相关费用“最终将伤及美国自身及全球供应链”,并质疑此举能否真正振兴美国造船业。
影响展望:全球航运格局或生变,美中贸易摩擦升级
业内普遍认为,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将迫使全球航运业减少对中国造船业的依赖,或加速全球航运格局调整。但也有分析指出,随着美中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双方贸易关系及全球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这些措施在采取行动的同时,兼顾了对美国出口商的影响,力求平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新闻稿中表示。
随着新政落地,全球航运业、美国本土制造业及普通消费者都将密切关注其后续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