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加密通訊應用程式Signal再度成為網路熱議焦點。隨著數位隱私意識高漲,Signal憑藉其強大的端對端加密技術與開源架構,吸引了大量用戶投入討論,並在歐洲多國下載量暴增,成為隱私保護的象徵。
用戶熱議:極致加密與開源透明
Signal自創立以來,始終以「私隱為核心」自居,所有訊息、語音、影像、文件傳輸皆採端對端加密,確保只有通訊雙方能夠存取內容。其開源程式碼更允許全球資安專家審查,降低後門與未授權存取的風險。這一點與蘋果等封閉系統形成鮮明對比,部分用戶認為,開源透明性讓Signal更值得信賴。
安全爭議:訊息預覽與蘋果APN
然而,近期社群上出現一則安全疑慮:有報導指出,Signal在iOS裝置推播訊息時,訊息預覽內容可能會經由蘋果的APN(Apple Push Notification)服務短暫傳送到蘋果伺服器,引發用戶對「真正端對端加密」的質疑。雖然Signal官方強調推播內容已經過加密且蘋果無法解讀,但此一技術細節仍讓部分隱私極致用戶感到不安。
新功能上線:排程語音訊息與更多創新
Signal近期也積極推出新功能以提升用戶體驗,包括支援「預約排程語音訊息」等多項創新,讓用戶能更靈活地規劃通訊內容。此外,訊息自動銷毀、群組管理等功能亦持續優化,進一步強化安全性與便利性。
敏感用途:成為機密溝通首選
Signal因其高安全性,已成為許多政府、媒體與企業在進行敏感溝通時的首選工具。根據外媒報導,美國白宮等機構過去曾允許部分官員在特定情境下使用Signal進行機密通知或行程安排,顯示其在高風險場景下的信任度。
持續成長與挑戰
2025年初,Signal在荷蘭等地下載量三個月內暴增958%,反映歐洲用戶對數位主權與隱私的高度重視。然而,Signal的安全設計也有局限,例如iOS不支援本地備份、群組管理功能較為簡單等,對部分用戶來說仍有改進空間。
專家觀點:信任與審查並重
專家普遍認為,Signal在現有通訊軟體中屬於安全性極高的選擇,但沒有任何系統能宣稱「絕對無懈可擊」。用戶除了依賴技術本身,也需關注自身行為安全,並持續追蹤Signal等平台的政策與技術更新。
「選擇哪個平台,最終是選擇你願意信任誰。」——資安社群討論
Signal的崛起,既是隱私意識覺醒的體現,也是全球用戶對數位主權與安全的集體追求。隨著新功能不斷推出與安全爭議持續發酵,Signal將如何在「極致加密」與「用戶便利」間取得平衡,仍值得各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