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伊朗停火協議受違規挑戰 美卡齊斡旋暫止12天衝突
【國際新聞中心報導】由美國總統川普與卡達埃米爾塔米姆·本·哈邁德·阿勒薩尼斡旋的以色列與伊朗停火協議,原定於2025年6月23日美東時間午夜生效,旨在終結雙方持續12天的激烈衝突。該協議是在伊朗對美軍卡達基地發動報復性飛彈攻擊,以及以色列摧毀德黑蘭附近伊朗雷達陣列後達成,雙方同意先進行12小時輪流停火,預計24小時後全面停止敵對行動。
然而,停火生效數小時內即傳出違規事件。以色列指控伊朗在停火開始兩小時後仍發射飛彈,伊朗國營電視則稱停火於當地時間上午7時30分才正式啟動。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茲表示,伊朗「徹底違反」停火協議,並下令國防軍持續打擊德黑蘭軍事目標,強調將「以強力回應」任何違規行為。伊朗方面則否認違反協議,堅稱以色列才是挑釁方,並警告若遭攻擊將立即報復。
美國總統川普對雙方違規表達強烈不滿,公開呼籲以色列「不要投下炸彈」,敦促雙方克制,避免局勢再度升級。川普強調,停火協議是在美國日前空襲伊朗三處核設施後,經多輪直接與間接協商才得以促成,並感謝卡達在調解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則表示,以色列已達成戰爭目標,願意接受停火安排,但國內部分政要警告「留下受傷的獅子更危險」,呼籲對伊朗保持高度戒備。同時,部分以色列政界人士認為,應趁此時機結束加薩戰事,專注於國內重建。
國際社會對停火協議多持審慎樂觀態度。德國總理梅爾茨與前義大利總理倫齊皆肯定美國斡旋努力,呼籲雙方嚴格履行協議。國際原子能總署總幹事格羅西則敦促伊朗重啟核計畫合作,希望停火能為外交解決鋪路。
儘管全球普遍歡迎這一停火舉措,但各方均對協議的脆弱性表示擔憂。雙方目前仍高度戒備,並互相威脅若遭違規將迅速報復,區域局勢仍未脫離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