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讓伊朗再次偉大」口號引發全球熱議 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升高中東緊張局勢
【華盛頓訊】2025年6月22日,美國總統唐納·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下令美軍空襲伊朗三處主要核設施後,於社交平台高調提出「讓伊朗再次偉大」(Make Iran Great Again,簡稱MIGA)口號,掀起國際輿論風暴。這場針對福爾多(Fordow)、納坦茲(Natanz)及伊斯法罕(Isfahan)核設施的聯合軍事打擊,由超過125架軍機及B-2隱形轟炸機執行,造成設施嚴重損毀。特朗普稱此次行動為「壯觀的成功」,並暗示若伊朗現政權無法實現其願景,將不排除推動政權更替,引發各界強烈反應。
美軍行動細節與戰略考量
據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說明,此次行動代號「午夜之錘」(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美軍動用14枚鑽地炸彈、逾兩打戰斧巡航導彈及大量戰機,目標為摧毀伊朗的核武發展能力,並強調行動未針對伊朗軍隊或平民。美軍參謀長丹·凱恩(Dan Caine)表示,初步損毀評估顯示三處設施均遭到「極嚴重破壞」,但未評論伊朗核計畫是否完全癱瘓。
伊朗強硬回應與地區局勢惡化
伊朗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誓言將對美國「給予回應」,外交部長阿巴斯·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批評美國「越過紅線」,伊朗國會更投票決定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威脅全球石油供應鏈,引發國際油價上漲2.4%,布倫特原油每桶報78.83美元。伊朗同時對以色列發射導彈,造成特拉維夫傷亡與設施損毀,區域衝突進一步升級。
美國國內外反應分歧
美國國會多位議員批評特朗普未經國會授權發動軍事行動,質疑其合憲性與對駐中東美軍安全的影響。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要求白宮公開行動目標及風險評估。與此同時,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則公開支持美國強硬立場。
國際社會反應不一,澳洲及英國呼籲降溫,俄羅斯、中國及北韓則譴責美國侵犯伊朗主權,警告局勢恐失控。
「讓伊朗再次偉大」口號引發新舊矛盾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發文稱:「如果現政權無法讓伊朗再次偉大,為何不該有政權更替?」(MIGA)。此言論被外界解讀為對伊朗政權更替的暗示,儘管國防部強調行動目標僅限核設施,無意推翻政權。部分伊朗海外異議人士與運動早前亦曾用類似口號,呼籲重返1979年前的世俗治理,但專家認為伊朗國內大規模起義短期內仍不太可能。
未來展望與風險警示
隨著伊朗揚言報復、霍爾木茲海峽可能封鎖,全球關注該國下一步動作。專家警告,區域衝突恐引發網絡攻擊、油價飆升及更大規模軍事升級。特朗普政府則強調外交大門仍未關閉,但中東和平前景愈加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