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焦點:區域緊張局勢與外交新動態
摩洛哥近期持續成為北非地區關注的主角,不僅在地緣政治領域展現活躍角色,在經濟、外交及環境議題上同樣受到國際高度關注。本文將從歷史背景切入,綜合分析摩洛哥當前面臨的區域緊張、外交突破與經濟現狀,並比較周邊國家的相關動態,反映近期區域格局的變化。
歷史背景:地緣與領土爭議的根源
摩洛哥自1956年獨立以來,長期與阿爾及利亞、南部的西撒哈拉地區,以及西班牙擁有的自治城區休達(Ceuta)和梅利利亞(Melilla)存在複雜且敏感的主權爭議。西撒哈拉問題一直是摩洛哥對外政策的核心,摩洛哥主張對該地行使主權,但獨立派波利薩里奧陣線在阿爾及利亞支持下亦宣稱自治,造成長期對峙。
此外,摩洛哥東鄰阿爾及利亞,兩國因領土和政治分歧,1963年爆發「沙丘戰爭」。冷戰結束後,摩阿關係時有緩和但矛盾未解。對於休達和梅利利亞,摩洛哥表明主權訴求,西班牙則始終堅稱擁有無可爭議的治權,相關議題時常引發雙邊摩擦。
近期焦點一:阿爾及利亞媒體指控與以色列軍事合作
2025年,阿爾及利亞媒體指稱摩洛哥與以色列發展軍事合作,尤其在尖端技術領域引起地區憂慮。然而,多家國際媒體予以駁斥,強調此說法缺乏事實依據,並指出摩洛哥過去幾年優先關注自身區域利益,將穩定與經濟發展視為對外政策主軸。該指控不僅反映摩阿之間的猜忌,也折射出整個馬格里布地區的安全困境。
西撒哈拉議題與摩洛哥重大外交突破
西撒哈拉自治問題是摩洛哥最關鍵的外交未解之案。2025年,摩洛哥在外交戰場取得階段性突破——南非的新政黨MK黨宣布支持摩洛哥提出的自治方案,認為該方案較能保障地區穩定與發展。這一舉措被視為摩洛哥在非洲聯盟乃至國際舞台取得公認成就,有助於強化其提出「現實可行」自治框架的國際認受性。
與西班牙的領土摩擦:休達、梅利利亞再生波瀾
2025年初,摩洛哥政府下令關閉休達與梅利利亞的海關辦公室,並重新啟動領土問題專責委員會。此舉立刻引起西班牙政府與地方輿論反彈,兩端各持立場。摩洛哥有意藉此喚起國際對主權爭議的關注,西班牙則強調維護現狀的重要性。這起事件讓北非—南歐邊境安全再度成為國際熱點。
經濟表現:穩健增長下的挑戰與新機遇
2025年摩洛哥經濟展現出韌性與活力。據世界銀行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布報告,摩洛哥受惠於農業恢復、工業現代化及旅遊業回升,GDP成長預計達3.6%至5%不等,視不同預測機構而略有差異。其中工業及非農部門成為主要驅動力,農業則因前兩年旱災受挫,現正逐步復甦。
通貨膨脹率明顯回落,2025年初降至1%以下,中央銀行因此調降政策利率,支持市場流動性。就業市場方面,雖然城市新增就業16萬餘人,就業挑戰依然嚴峻,整體失業率維持約13%,青年與女性勞動參與提升是結構性任務。
面臨外部挑戰,包括全球供應鏈波動、原材料價格不穩,但摩洛哥藉由深化財政改革、吸引外資、加強基礎建設,維持資金穩定流入。債務對GDP比率逐步下降,經常帳赤字控制在合理範圍,投資者信心穩固。
區域比較:北非政經格局中的摩洛哥
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的發展策略各具特色。阿爾及利亞經濟高度依賴天然氣與石油出口,受國際能源價格影響大,經常面臨就業短缺和社會保障壓力,而摩洛哥則致力於經濟多元化,包括汽車、航空零部件、再生能源產業持續推進,目標成為非洲製造業樞紐。
與突尼西亞及埃及相比,摩洛哥內部安全形勢相對穩定,吸引大量歐洲及中東直接投資。2025年,摩洛哥旅遊業回溫程度領先區內國家,有效帶動服務貿易與外匯儲備增長。
國內事件:費斯新植樹木遭毀引發社會關注
除外交、經濟焦點外,環境議題亦在摩洛哥引發熱烈討論。費斯市區2025年初網路流傳「毀壞市政新植樹木」影片,引發市民強烈反彈。民眾與環保團體疾呼加強執法、落實公共空間管理責任。當局公開承諾追究肇事責任人,並強調將擴大市區綠化與基礎設施保護,反映出摩洛哥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
前景展望與回應
在區域局勢緊張、外交舞台積極、經濟基本面良好的背景下,摩洛哥面臨機遇與挑戰並存。當局需持續平衡國內民意與國際壓力,推動結構性勞動市場與教育改革,以提升青年、女性參與度,並加快災害與氣候風險管理。
從國際比較來看,摩洛哥在多數指標上展現韌性與活力,並藉由外交突破逐漸增強影響力。但主權爭議及社會變遷對其內外政策仍將構成長期挑戰。面對快速變化的地區環境,摩洛哥如何深化經濟多元化與外交資本化,已成為全球觀察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