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宮因多俱樂部持股規則違規遭歐足聯降級 諾丁漢森林遞補歐霸席位
歐足聯裁定水晶宮降至歐洲協會聯賽 球迷與俱樂部強烈不滿
【倫敦訊】2025年7月11日,歐洲足聯(UEFA)正式宣布,英超球隊**水晶宮(Crystal Palace)因違反多俱樂部持股規則,被取消原本的歐洲聯賽(Europa League)資格,降級參加歐洲協會聯賽(Conference League),並由諾丁漢森林(Nottingham Forest)**遞補歐霸席位。這一決定引發水晶宮球迷及俱樂部高層的強烈不滿,主席史蒂夫·帕里什(Steve Parish)更直言「這是足球史上最嚴重的不公之一」。
歷史背景:水晶宮首次奪冠寫下里程碑
水晶宮於2025年5月擊敗曼城,贏得英格蘭足總盃(FA Cup),這是俱樂部創立120年來首座主要錦標,也讓球隊首次取得歐洲賽事資格。這場歷史性勝利不僅點燃南倫敦球迷的熱情,更為俱樂部帶來前所未有的國際關注。
爭議核心:多俱樂部持股規則與歐足聯裁決
事件的核心在於美國商人約翰·特克斯托(John Textor)同時持有水晶宮和法甲球隊里昂(Lyon)的股份。根據歐足聯多俱樂部持股規則,兩家由同一實質控制人持有的球隊不得同時參加同級別歐洲賽事。由於里昂在法甲取得第六名,排名高於英超第十二名的水晶宮,歐足聯最終裁定讓里昂保留歐霸資格,水晶宮則被降至協會聯賽。
值得注意的是,特克斯托已將其在水晶宮的43%股份出售給紐約噴射機老闆伍迪·約翰遜(Woody Johnson),並辭去里昂的管理職務,但這些變動發生於歐足聯規定的3月1日截止日之後,未能及時消除利益衝突。
經濟影響:歐洲賽事資格對俱樂部財政與發展的意義
對水晶宮而言,失去歐霸資格不僅是榮譽上的損失,更將對俱樂部財政造成重大影響。歐洲聯賽的轉播分紅、獎金、贊助收入及國際曝光度均遠高於協會聯賽。根據過往數據,參加歐霸的球隊平均可獲得數百萬歐元的直接收入,並有助於吸引更高水平的球員和商業合作。
相較之下,協會聯賽雖然為新設立的第三級歐洲賽事,但獎金及商業價值明顯低於歐霸,對於剛剛實現歷史性突破的水晶宮而言,無疑是沉重打擊。
地區比較:多俱樂部持股規則的國際實踐
歐足聯多俱樂部持股規則旨在維護比賽公平性,防止同一資本控制多隊導致利益衝突。近年來,隨著全球資本湧入歐洲足球,多俱樂部持股現象日益普遍。此前,愛爾蘭的德羅赫達(Drogheda)就因母公司同時擁有丹麥錫爾克堡(Silkeborg)而被逐出協會聯賽,顯示歐足聯對此類問題採取零容忍態度。
在法國、西班牙等聯賽,類似規則同樣嚴格執行。以西班牙為例,拉里加明文禁止同一法人或自然人持有兩家以上俱樂部的控股權。這些規範雖有助於維護聯賽公信力,但也引發部分投資人對歐洲足球市場准入門檻過高的質疑。
公眾反應與未來展望:水晶宮上訴 歐足聯規則再受檢驗
水晶宮主席史蒂夫·帕里什公開表示,將透過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提出上訴,爭取恢復歐霸資格。他強調,這一決定對球迷極不公平,並質疑歐足聯對規則的執行標準。
球迷社群反應激烈,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對歐足聯決策的不滿與失望。部分評論認為,規則雖有其必要性,但應考慮現實操作的彈性,尤其是在俱樂部歷史性突破的情況下。
目前,歐足聯尚未對外公布更詳細的調查細節。業界普遍認為,隨著多俱樂部持股模式日益普遍,歐足聯相關規則未來勢必面臨更多挑戰與修訂壓力。
諾丁漢森林遞補歐霸 英超歐戰席位再分配
隨著水晶宮被降級,原本取得協會聯賽資格的諾丁漢森林將遞補參加2025/26賽季歐霸聯賽。對於森林而言,這是近年來少有的歐洲賽事機會,對提升俱樂部形象與財政收入均具重要意義。
結語:歐洲足球規則與俱樂部發展的拉鋸
水晶宮被降級事件凸顯歐洲足球在資本全球化與公平競爭之間的矛盾。如何在維護比賽公正的同時,兼顧俱樂部發展與投資活力,已成為歐足聯及各大聯賽不可回避的課題。隨著上訴程序展開,這起事件將成為未來多俱樂部持股規則執行的重要參考案例,亦為歐洲足球治理模式帶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