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蘭無家可歸人口激增 公共安全與社區壓力升溫
【新聞專線】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正面臨嚴峻的無家可歸問題與公共安全危機。根據最新報導,過去十年,波特蘭無家可歸人口激增65%,目前有5,398人居無定所,創下歷史新高。同時,芬太尼相關死亡人數每年超過300人,並自四月以來已有10具遺體在波特蘭河流中被發現,引發社會對心理健康與公共安全的高度關注。
市府2024年「波特蘭洞察調查」顯示,無家可歸問題、生活成本及社區安全已成為居民最關心的議題。調查收集了逾4,000名居民意見,反映出民眾對市政服務與生活品質的複雜感受。
在東82大道的華人餐館等地,業主與居民反映,無家可歸者營地、破壞行為及火災屢見不鮮,卻難以獲得市府有效協助。部分社區自發發起募款,購置大型花槽以阻止營地重建,顯示民間自救意識抬頭。
波特蘭市長威爾森(Keith Wilson)坦言,這是「本市歷來最大的社會人道危機」。2023年,穆特諾瑪郡有456名無家可歸者死於街頭,較2017年暴增477%。警察對緊急案件的平均反應時間,從十年前的6分鐘延長至如今的24分鐘,顯示公共安全壓力劇增。
儘管市府自2021年起大幅增加清理營地與臨時庇護所的預算,2025年相關支出已達7,250萬美元,但專家與服務機構批評,過度依賴清理行動反而加劇了無家可歸者的危機,未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同時,波特蘭市區的詹姆斯·比爾德公共市場(James Beard Public Market)項目正尋求立法支持,期望藉由振興文化與經濟,帶動城市復甦。
面對多重挑戰,市府已提出增加夜間庇護所與日間中心的藍圖,強調必須立即、果斷行動,改變過去應對危機的思維。然而,隨著無家可歸與公共安全問題持續惡化,波特蘭的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