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無人駕駛新里程:FSD Unsupervised累積逾五萬英里,汽車自動送達家門成未來想像
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近日再度引發全球關注,宣布其最新的「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 FSD)技術已於德州Giga Texas及加州工廠內部實現無人監督(Unsupervised)自動駕駛,並累積超過五萬英里(約八萬公里)無人駕駛里程。這項突破不僅讓自動駕駛汽車自動從生產線駛至物流區,甚至引發外界對「新車自動送達顧客家門」的想像,標誌著汽車產業邁向全新自動化時代。
工廠內部實測:自駕車穿梭繁忙環境
特斯拉公開的影片顯示,Model Y及Cybertruck等車型已能在無人駕駛下,自行從生產線駛出,穿越長達1.4英里(Model Y)及0.6英里(Cybertruck)的路線,沿途需與行人、貨車、施工設備等共用道路,甚至須通過17%陡坡隧道,展現FSD系統在複雜環境下的高適應力。
這項技術目前主要應用於廠區內部,屬於相對可控的環境,無需立即面對公開道路的嚴格監管挑戰。然而,特斯拉強調,這是邁向更大規模自動化運輸與未來Robotaxi(無人計程車)網絡的關鍵一步。
FSD V14與技術突破:AI決策能力大躍進
特斯拉最新FSD V14版本,採用先進神經網絡與自回歸變壓器技術,能更精準感知環境、預測行為,並強化對「邊緣案例」的處理能力。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形容:「去年FSD像個幼兒,今年已是成年人。」官方數據稱,FSD系統的安全性已達人類駕駛者的8.5倍,預計隨著技術進步將持續提升。
自駕車自動送達家門?願景與挑戰並存
馬斯克多次預告,2025年6月起,特斯拉將於德州奧斯汀啟動首批無人監督Robotaxi服務,2026年起車主更可將自家車輛加入自駕網絡。未來隨技術成熟,特斯拉新車或將能自動從工廠駛離,直接送達顧客家門,徹底改變汽車交付與物流模式。
然而,這一願景仍面臨多重現實挑戰:
- 安全與監管疑慮:目前FSD僅於私有廠區內運行,尚未取得公開道路無人駕駛的監管許可。專家指出,特斯拉採用的純攝影機感知方案,與其他自駕競爭對手如Waymo的LiDAR技術相比,安全性與穩定性仍存爭議。
- 與既有自駕競爭者的距離:Waymo等公司已在公開道路累積超過兩千萬英里無人駕駛里程,特斯拉則以軟體升級與車隊數量優勢加速追趕。
- 實際應用限制:目前自動駕駛僅限於廠區內部,路線與環境相對單純。推廣至公開道路後,須面對更複雜的交通情境與法律責任。
結語:自駕時代臨門一腳,社會討論升溫
特斯拉FSD Unsupervised的突破,無疑為自動駕駛產業帶來新一波想像空間。從工廠內部物流自動化,到未來新車自動送達顧客家門,甚至Robotaxi無人計程車網絡,這場科技革命正加速逼近。隨著技術與法規的角力,汽車產業、監管機關與社會大眾都將持續關注:自駕時代,究竟何時真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