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以色列國」用語掀起網絡熱議 美以關係再受關注
【即時新聞】近期,「美利堅以色列國」(United States of Israel)一詞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紅,成為網民熱議的焦點。該詞最早源於地緣政治評論,常用以批評美國與以色列之間密切的外交與軍事合作,尤其是在美國近期針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行動,以及以色列持續對伊朗展開空襲的背景下,討論更為激烈。
部分網民認為,該詞反映出美國政策深受以色列利益影響,甚至將兩國關係形容為「主從」結構。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專家指出,自1948年以來,美國一直是以色列最堅定的盟友,提供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並在聯合國安理會多次動用否決權保護以色列利益。美國前國務卿海格曾形容以色列為「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航空母艦」,無需美軍駐紮,卻能維護美國在該區的戰略利益。
然而,亦有聲音認為,「美利堅以色列國」這一說法過於簡化複雜的國際關係。支持美以同盟者強調,兩國合作屬於戰略選擇,符合雙方國家安全與地區穩定的需要。他們指出,美國的中東政策不僅考慮以色列利益,亦需平衡與其他地區國家的關係,並應對來自中國、俄羅斯及伊朗等國的挑戰。
隨著中東局勢升溫,該詞持續在網絡上引發兩極化討論。支持者透過迷因、評論文章及歷史資料,質疑美國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持」是否應該重新檢視;反對者則認為,這種說法忽略了美國作為全球強權在地區安全中的多重考量。
觀察人士指出,「美利堅以色列國」的流行,反映出全球輿論對美以關係的關注與質疑。隨著美國與以色列在中東的軍事行動持續,關於主權、外交自主與國際權力結構的討論,預料將進一步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