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CS高峰會引發全球經濟熱議 擴大成員與去美元化成焦點
【國際新聞中心報導】 最新一屆BRICS高峰會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吸引全球關注。會議聚焦於該經濟聯盟的擴張計畫及其對全球貿易格局的潛在影響。除原有的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南非外,越南等新夥伴國家也正式加入,進一步壯大BRICS在國際舞台的影響力。
本屆峰會的核心議題之一,是推動「去美元化」進程。BRICS新開發銀行(NDB)積極倡導以本地貨幣進行基礎建設融資,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南非與中國等國也強調發展跨境本幣結算系統,協助成員國降低交易成本,抵禦美元波動帶來的風險。
峰會期間,於聖彼得堡經濟論壇上發表了一款象徵性的200盧布紀念鈔票,鈔票上印有創始成員國國旗,象徵團結。不過,外界盛傳的「BRICS共同貨幣」並未成真,官方已澄清目前僅為象徵性設計,尚無統一貨幣計畫。
隨著越南、印尼、埃及、伊朗、阿聯酋、衣索比亞等新成員和夥伴的加入,BRICS現已涵蓋全球37%至46%的GDP,人口占全球過半,經濟規模超越G7,成為全球南方國家發聲的重要平台。目前已有超過30國表達加入意願,顯示BRICS聯盟持續擴大。
討論議題還包括多邊組織改革(如聯合國安理會、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以提升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性與話語權。此外,峰會強調推動以本地貨幣進行貿易、加強疫後公共衛生合作、促進人工智慧規範,以及深化婦女參政和社會正義。
儘管成員間在文化、歷史與政策上存在差異,中國持續推動「BRICS+」策略,擴大與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強化全球南方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南非則藉主辦G20契機,呼籲建立多極世界秩序,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減少對西方的依賴。
專家指出,BRICS的擴張與去美元化舉措,已引發美國強烈反彈。美國總統川普公開批評BRICS,並威脅對相關國家徵收高額關稅,凸顯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競爭日益激烈。
此次高峰會不僅標誌著BRICS聯盟邁向多極化世界秩序的重要一步,也預示著全球經濟治理格局將迎來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