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启动图西族大屠杀31周年纪念活动 全球多地同步悼念 2025年4月6日,卢旺达正式启动针对图西族的种族灭绝31周年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当日前往西南部穆拉姆比(Murambi)纪念中心,向近5万名在此遇难的图西族受害者致哀,并向卢旺达政府颁发该遗址的世界遗产证书——2023年9月,穆拉姆比等4处大屠杀纪念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记忆教育的关键地标。
历史伤痕与全球反思 1994年4月7日至7月中旬,胡图族极端分子在100天内系统屠杀了约100万图西族人及反对暴行的温和派胡图族。此次纪念周以“铭记-团结-复兴”为主题,覆盖基加利、穆拉姆比等核心纪念场所。4月7日,基加利竞技场将举行万人规模的官方仪式,包括圣火重燃、幸存者证词和全球10座城市地标同步点亮纪念碑。
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行动 自2015年起,教科文组织协助卢旺达将种族灭绝历史纳入课程,培训教师并建立跨国教育网络。2023年成立的20人辅导员团队深入社区,向失学青年传递历史记忆。同时,该组织联合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在23国推行反种族灭绝教育计划,并发布指导手册提升教师应对能力。
国际社会的联动呼应 非盟将于4月7日在亚的斯亚贝巴总部举行“行走纪念”活动,并启动“非洲人权虚拟纪念馆”项目,通过纪录片放映和宗教祈祷强化历史认知。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同期举办烛光仪式、幸存者讲述及为期两月的“Kwibuka: Rwanda 1994”摄影展,法国政府代表与卢旺达大使将发表讲话。此前,联合国在2024年30周年纪念中已警示仇恨言论风险,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殖民遗留问题与极端意识形态的关联。
幸存者的坚韧之声 2022年北京纪念仪式上,14岁遭强奸并感染艾滋的幸存者Consolee Nishimwe曾以《考验到极限》回忆录震动听众。此次全球活动中,类似证词将继续揭示个体创伤与集体修复的复杂历程。卢旺达驻华大使近年多次呼吁国际司法合作,追捕仍逍遥法外的 perpetrators,并推动立法打击否认大屠杀行为。
和解之路的挑战 尽管卢旺达通过社区法庭“Gacaca”审判逾百万嫌疑人,但历史修正主义仍在部分国际舆论场滋生。教科文组织强调,记忆教育必须直面否认叙事,尤其针对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扭曲风险。当前,卢旺达正以每年7%的经济增速和科技立国战略重塑国际形象,但如何平衡发展与记忆传承,仍是其复兴进程的核心命题。
(本文综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盟及卢旺达驻华使馆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