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24

巴西总统卢拉不满美方谈判代表鲁比奥角色 呼吁特朗普重新任命以推进双边关系🔥90

Author: 环球焦点
1 / 2
Indep. Analysis based on open media fromBolsonaroSP.

巴西总统卢拉批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谈判角色,呼吁拜登总统调整外交代表以推动双边关系

在巴西与美国的外交关系面临关键转折的时刻,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公开表达了对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Marco Rubio)在双方谈判中表现的不满,认为当前的外交沟通方式妨碍了建设性合作。卢拉在巴西利亚的一场经济论坛上表示,希望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考虑任命新的外交代表,以推动巴美关系“回到互信与发展共赢的正确轨道”。

卢拉对美方谈判代表提出罕见批评

卢拉的表态可谓罕见地直接。他指出,自美方任命鲁比奥负责与南美主要经济体协调贸易与安全事宜以来,双边接触“陷入了僵局”。卢拉认为,鲁比奥在最近的谈判中表现出“单边主义倾向”,特别是在农产品出口、能源合作以及关税政策等问题上缺乏灵活性,导致多项原本有望达成的协议被迫暂停。

卢拉强调,巴美两国的经济潜力巨大,但需要“更多尊重与务实态度”,而非“强迫与施压”。他补充说:“我们希望建立一种公平的合作关系,而不是被迫接受不平衡的安排。”

巴西寻求重塑对美关系的战略信号

分析人士认为,卢拉的发言不仅是针对鲁比奥个人,更是对美国政府现阶段南美政策整体方向的回应。近年来,巴西在国际舞台上努力恢复其地缘政治影响力,通过强化与欧洲联盟、中国及南美邻国的合作,平衡与美国的关系。

在卢拉第三任期内,巴西重返全球多边机制,包括重新积极参与金砖国家机制(BRICS),并推动区域性供应链整合战略。卢拉多次表示,拉丁美洲不应仅被视为大国的资源供应地,而应成为全球经济转型的积极参与者。

历史背景:巴美关系的起伏与现实

巴西与美国的关系可追溯至19世纪末,两国在20世纪中期曾保持紧密合作。冷战时期,美国一度视巴西为西半球的重要战略伙伴,提供军事及经济援助;但随着巴西在1970年代推行自主工业化政策,双方利益出现分歧。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卢拉在2003年至2010年首任总统期间,巴西以“自主兼合作”为外交主轴,强调南南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这一战略在当时被视为试图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如今,卢拉再次执政后,他的外交团队希望实现一种“平衡但实用”的对美政策,但显然在实际执行中面临摩擦。

贸易与投资焦点:农业、能源与科技合作

巴美贸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是巴西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中国和阿根廷。2024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890亿美元,其中巴西主要出口大豆、铁矿石、石油及飞机零部件;美国则出口高科技设备、药品以及化工产品。

尽管经济往来频繁,但双方在农产品补贴和绿色能源投资方面存在结构性分歧。卢拉政府希望美国减少对巴西乙醇出口的限制,并承认巴西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而华盛顿方面则要求更透明的监管政策,以保护知识产权并确保市场准入。

此外,美国在巴西的直接投资近年来有所波动。根据巴西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投资占巴西外资总额约15%,较疫情前下降近5个百分点。专家指出,政治信号的不确定性与官僚体系的摩擦,是阻碍投资信心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外交考验

卢拉的公开批评无疑对特朗普政府提出挑战。自特朗普今年1月连任以来,白宫宣布加强对拉美经济与安全事务的关注,并将巴西视为关键伙伴。然而,内部协调问题和多重议题的复杂性让政策落实显得艰难。

鲁比奥作为佛罗里达州资深政治人物,一直以强硬立场著称。在国会期间,他推动对拉美国家采取更严格的贸易审查机制。分析认为,这种风格或许与卢拉政府倡导的“对话与尊重”策略产生摩擦。美国国务院尚未回应卢拉的最新言论。

据接近华盛顿外交圈的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近日已要求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团队评估巴美关系现状,探讨是否需要调整外交代表结构。一位分析师指出:“如果美国希望保持在南美的战略影响力,就必须灵活应对巴西的新外交方向。”

区域对比:拉美国家纷纷重新评估与美关系

卢拉的表态在拉丁美洲引发关注。来自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等国的外交观察家认为,巴西此举可能带动区域国家集体重新评估与美国的互动模式。近年来,拉美多国倾向多元化经济伙伴关系,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大国。

阿根廷新政府上台后已重启与中国基础设施合作谈判,智利则加速推进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更新。而墨西哥在北美供应链调整中则力求维持与美国的密切合作。这些不同路径揭示出一个共同趋势:拉美国家寻求更多战略自主性。

经济学家警示:贸易摩擦可能波及南美产业链

经济专家指出,如果巴美关系持续紧张,首当其冲可能是农产品与能源领域的出口商。美国对巴西乙醇及生物燃料政策的审查或导致巴西企业延迟扩产计划。同时,美国企业在巴西投资新能源项目的脚步可能放缓,这将影响南美地区产业链生态。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学者法比奥·马查多分析道:“如果双方无法在未来几个月内恢复互信,区域供应链重组将受到负面冲击,可能迫使巴西加速与亚洲市场的合作谈判。”

社会反应与舆论走向

在巴西国内,卢拉的发言引起积极响应。多数媒体评论认为,他坚守国家主权立场,展现了维护国家利益的政治决心。然而,也有保守派批评者担心此举可能导致短期外交紧张,并对出口企业造成压力。

在社交媒体上,公众讨论热烈。许多用户呼吁政府坚持独立谈判路线,也有人希望双方保持对话渠道,避免影响民生经济。卢拉的支持者认为,他的立场有助于推动更平等的国际规则,而批评者则主张务实、低调的外交姿态。

展望未来:合作仍有空间

尽管当前局势紧张,但专家普遍认为巴美关系仍具修复潜力。美国在科技、金融、气候应对等领域拥有世界领先优势,而巴西则在农产、矿产与绿色能源方面拥有巨大战略价值。双方若能调整姿态,加强高层沟通,仍有机会在共同利益领域达成共识。

有评论指出,未来数月的外交布局将决定两国关系的新走向。卢拉或将以更灵活的外交手腕推动谈判重启,而特朗普政府则面临在国内政治与国际形象之间寻求平衡的考验。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关于贸易和外交代表的风波,再次凸显了21世纪国际关系的核心特征——利益交织、竞争与合作并存。在全球经济重构的背景下,巴美两国的下一步选择,不仅影响两国命运,也将为拉丁美洲区域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