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高调推动“对等关税”政策,提出以关税收入取代联邦所得税的设想,并宣布一系列史无前例的关税措施,引发全球贸易格局剧烈震荡和国内外广泛争议。
“关税取代所得税”设想引发热议
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对约60个国家的商品征收高达17%至49%的额外关税,部分国家如中国大陆、欧盟、日本、韩国、台湾等面临更高税率。例如,对中国大陆商品关税高达34%,欧盟20%,韩国25%,日本24%,台湾32%。特朗普声称,这一系列关税措施将为美国带来巨额财政收入,有望取代现行的联邦所得税体系。他强调:“1870年至1913年,美国靠关税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如今我们也可以如此。”
然而,经济学界对此普遍持怀疑态度。非党派“税收基金会”指出,2023财年美国通过个人所得税征收2.2万亿美元,而关税收入仅约800亿美元。要用关税完全替代所得税,需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70%以上的关税,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实现。专家指出,美国目前的进口总额远低于居民收入总额,且高关税将严重抑制进口,导致关税基数大幅缩水,最终难以支撑庞大的联邦开支。
贸易伙伴强烈反弹,全球报复升级
特朗普的关税新政一经公布,立即遭到主要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制。加拿大、中国大陆和欧盟纷纷宣布报复性关税措施,其他国家则加紧与美国谈判,试图避免贸易冲突升级。全球市场剧烈波动,美国股市在关税宣布后出现大幅下跌。美联储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均下调美国GDP增长预期,警告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据悉,特朗普政府最初计划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后因技术和现实操作难度,调整为重点针对对美贸易顺差较大的15个国家和地区,分配不同税率。但即便如此,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反击已令美国出口企业和农产品行业承压。
农业受创,政府酝酿新一轮补贴
受关税政策影响最为严重的美国农业部门,近期再度陷入困境。中国、欧盟等主要农产品进口国针对美国大豆、玉米、猪肉等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导致美农出口锐减,价格大幅下滑。白宫已多次表态,将研究新一轮农民救助计划,以缓解农业损失和农村选民的不满。
专家:关税治国难以为继,风险高企
多数经济学家警告,特朗普“关税治国”思路不仅难以补足财政缺口,还将推高美国消费者物价,削弱企业竞争力,损害全球供应链稳定。税收专家直言:“用19世纪的税制框架支撑21世纪的政府支出,是不现实的。”。此外,关税政策已导致美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关系紧张,贸易摩擦升级,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特朗普则坚称关税政策将带来美国经济“新繁荣”,并将4月2日定为“解放日”,宣示其贸易保护主义路线的决心。但在国内外质疑声中,这一系列激进措施的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