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24

特朗普称曾要求普京停止袭击平民 乌克兰前线仍遭俄军持续轰炸🔥76

Author: 环球焦点
Indep. Analysis based on open media fromBohuslavskaKate.

特朗普称曾要求普京停止袭击乌克兰平民地区,俄军轰炸仍在持续


特朗普重申与普京直接沟通:称“多数死者为士兵”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表示,他在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谈话中曾“明确要求”莫斯科停止对乌克兰平民区域的袭击。特朗普强调,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主要针对士兵”,并声称自己“正在努力促使双方最终停火”。

这番言论引发了国际关注,因为乌克兰各地的炮击与空袭报道仍在持续。特别是在前线地区,如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和第聂伯罗,地方官员每日通报新的平民伤亡数字。乌克兰国防部称,俄军近期加强了无人机与导弹的夜间打击,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当地居民口中的“人类狩猎”行动。

乌克兰前线持续承压:住宅区和基础设施成主要目标

根据乌克兰国家紧急事务局的数据,十月上旬以来,全国范围至少有20多个城市遭遇导弹与无人机攻击。尤其是在哈尔科夫州北部与顿涅茨克前线附近,居民区、医院与电力设施频繁被轰炸。卫星影像显示,一些被摧毁的建筑物距离军事目标数公里。

在尼古拉耶夫市,一名市政官员表示,当地的防空系统虽然拦截了部分无人机,但连续爆炸仍导致数十栋民宅受损,数百人被迫转移。乌克兰能源部则警告,冬季来临前的基础设施破坏可能再次引发电力短缺。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冲突已导致超过1.8万名平民死亡,近三倍于去年同期。尽管俄罗斯方面一再声称仅打击“合法军事目标”,但实际数据反映出大量冲突发生在居民聚集区。

历史背景:特朗普与普京关系的长期复杂性

特朗普与普京的私人交流一直是国际政治的关注焦点。早在他2017年首次就任总统时,两人就曾在G20峰会上举行过多次闭门会谈。特朗普当时主张以“直接领导人对话”缓解美俄紧张局势,而普京则称赞特朗普“务实且重视国家利益”。

然而,自2022年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关系降至数十年来最低点。美国政府向乌克兰提供了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先进无人机和远程火箭在内的大量军事援助。俄方则指责美国“通过代理战争”延长冲突。

特朗普本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相信如果自己早前继续实施“谈判优先”战略,俄乌冲突本可避免。他同时重申,美国应在外交上发挥更大作用,而非单纯通过武器支援来解决危机。

国际反应:谨慎乐观与质疑并存

针对特朗普的表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回应称,“欢迎任何能让俄罗斯停止轰炸平民的努力”,但强调“乌克兰不会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作出让步”。克里姆林宫方面则未直接回应特朗普的言论,仅表示“俄方始终愿意与任何推动和平的国家领导人对话”。

欧洲多国外交官对此持观望态度。德国外交部发言人称,柏林“注意到”特朗普的言论,但指出“俄方行动并未显示任何缓和迹象”。英国国防情报部门的数据指出,俄军在2025年秋季的攻击频率反而有上升趋势,其中波尔塔瓦和苏梅地区的空袭次数增加了近一倍。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言论或意在重塑美国在战争调停中的形象,同时迎合国内部分选民对“结束海外冲突”的期待。然而,在战场实况未发生实质改变的情况下,这种声明更像是一种政治信号而非政策转折。

经济影响:能源与粮食市场再受牵动

乌克兰战争自爆发以来一直是全球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俄军攻击基础设施导致黑海港口运输中断,乌克兰粮食出口下降,进而推高了全球粮价。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若袭击持续至冬季,欧洲能源价格可能较去年同期再上涨15%。

在美国,能源市场亦受波及。近期原油价格突破每桶95美元,市场担忧俄欧能源紧张可能推高全球通胀。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在昨日简报中承认,持续冲突“确实给国际供应链和能源安全带来不确定性”,尽管美国国内通胀已较去年有所缓和。

与此同时,俄罗斯通过扩大与中国、印度等国的能源合作,部分缓解了西方制裁带来的压力。经济学者认为,俄乌冲突正加速全球能源链的重组,而任何外交缓和信号都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区域比较:东欧安全格局的新考验

东欧国家对冲突的延续尤为担忧。波兰、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近来纷纷加强边境防御,并扩大北约军事合作。波兰国防部长近日宣布,计划追加20亿美元用于防空与无人机拦截系统采购。立陶宛则要求北约在其领土内常驻更多美军部队。

相比之下,匈牙利仍坚持较为审慎的政策立场,总理欧尔班多次呼吁“和平谈判”,并在能源合作上保持与俄罗斯的接触。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区域分歧反映出东欧国家在安全与经济依赖之间的复杂平衡。

公开调查显示,东欧民众大多支持乌克兰抗战,但同时对战争长期化表现出疲惫情绪。民意调查机构Pew Research于九月发布的报告指出,约57%的波兰民众认为“应更多推动和平谈判而非继续军援”。

展望:外交压力与战场现实的碰撞

在全球舆论与经济压力下,各方呼吁进入“外交新阶段”的呼声不断增强。联合国秘书长近日再次敦促俄乌双方在冬季前重启人道主义停火谈判,并强调保护平民应是“任何和平进程的前提”。

尽管特朗普的表态带来一定关注,但多数专家认为,目前战况与政治现实仍使和平前景渺茫。俄军在东线推进缓慢却坚持不撤,而乌军则加大了使用远程打击与无人机反攻。随着时间推移,这场战争可能演变为一场消耗战,而非短期冲突。

在乌克兰东北前线,一位幸存者在采访中说:“每当夜晚传来警报声,我们都希望那是最后一次。”她的声音代表了无数被战争裹挟的人们,在持续的轰鸣中等待一个真正的停火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