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规模撤销国际学生签证风波持续发酵,逾千名学子陷困境
自2025年3月中旬以来,美国政府针对国际学生展开大规模签证撤销和身份终止行动,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令全球学界震动。据多家权威媒体和高校官方统计,截至4月中旬,已有超过1,000名国际学生和毕业生在全美130多所高校遭遇签证被撤销或合法身份被终止,受影响者来自印度、中国、韩国、尼泊尔、孟加拉等多个国家,其中印度学生占比高达50%。
多国学子突遭“身份危机” 名校亦未能幸免
此次签证撤销行动涉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系统等众多知名学府,以及部分小型文理学院。在加州地区,单是大学系统就报告了至少88宗国际学生签证被取消的个案。据美国移民律师协会(AILA)披露,仅在收集到的327起案例中,印度学生就占了一半,中国学生则占14%。
部分学生在即将毕业、甚至只剩数周就能获得学位时,突然接到签证被撤销的通知。宾夕法尼亚州一名中国籍大学生杰森马(Jayson Ma)表示,自己距离毕业仅剩三个星期,却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告知签证已失效,学业与人生规划瞬间陷入混乱。
“无通知、无理由”——程序正义遭质疑
大量学生反映,签证撤销过程缺乏透明度,通知极为仓促甚至毫无预警。AILA的报告显示,仅有57%的受影响学生收到过签证撤销通知,多数通过电子邮件,部分学生和学校则是在系统检查时才发现身份已被终止。许多高校坦言,至今未收到美方任何明确解释,甚至无法获知撤销理由。
撤销理由五花八门,部分学生仅因早年的轻微交通违规,或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被“AI审查”后被列为重点对象。但也有不少学生表示,根本不清楚自己为何被针对。
法律维权与国际反响:诉讼潮涌动,外交介入
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份危机,超过百名受影响学生已于4月18日联合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特朗普政府在签证撤销过程中缺乏正当程序,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在诉状中指出:“大规模、统一的身份终止,明显反映出国土安全部已推行全国性政策,无论其是否成文。”
部分联邦法院已对个别案件发出临时限制令,允许学生暂时继续学业。印度外交部也已公开回应,表示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与美方保持沟通。
政策背景:移民收紧与“国家安全”考量
分析认为,本轮签证风波与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来持续收紧移民政策密切相关。美国国务院和国土安全部以“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后果”等模糊理由,赋予自身更大裁量权,甚至可绕过移民法官,直接加速驱逐流程。
此外,2025年4月起生效的新移民登记规定,被外界视为推动“自愿离境”与大规模遣返的工具。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更在学生住处附近实施拘捕,令校园氛围骤然紧张。
各界担忧:学业、精神与中美印关系受冲击
此次签证危机不仅令数千名国际学生的学业和未来蒙上阴影,也对美国高校的国际声誉、学术交流和多元文化氛围造成冲击。大量受影响学生陷入焦虑、抑郁,部分人甚至面临被拘押、遣返的风险。
印度、中国等主要生源国的家长和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留学美国的吸引力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高校则呼吁政府保障程序公正,维护国际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们珍视国际学生和学者,认可他们对大学社区、州和国家的重大贡献。”——华盛顿大学声明
结语
美国大规模撤销国际学生签证事件仍在持续发酵,法律与外交博弈、学界与社会关注交织。未来事态如何发展,牵动着全球学子的命运,也考验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开放与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