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日蝕衛星編隊震撼科學界 歐洲衛星精準模擬日蝕開啟太空新紀元
【2025年6月25日】歐洲太空總署(ESA)近日宣布,兩顆衛星成功以精密編隊飛行,首次在太空中製造出「人造日蝕」,為太空科技與太陽物理研究寫下新頁。
這項名為「Proba-3」的計劃,由兩顆立方體衛星組成,分別稱為「遮蔽器」(Occulter)與「日冕儀」(Coronagraph)。兩衛星在距地數萬公里高空,以150米(約492英尺)的間距飛行,遮蔽器衛星利用直徑1.4米的圓盤精確遮擋太陽光,模擬月球造成的日全蝕效果,讓日冕儀衛星可長時間觀測太陽外層大氣——日冕。
這種「太空舞蹈」要求極高的飛行精度,兩衛星需將相對位置控制在1毫米以內,與指甲厚度相當。編隊飛行全程由GPS導航、星象追蹤器、雷射與無線電自動控制,無需地面干預。
Proba-3任務自2023年底發射,2025年3月起已成功製造10次人造日蝕,最長一次持續5小時。比利時皇家天文台首席科學家Andrei Zhukov表示,團隊目標是在每次觀測時達到6小時的「全食」。
這項創舉為太陽風、日冕物質拋射等現象的研究帶來突破。以往只有在自然日全蝕短暫時刻才能觀測日冕,現在科學家可按需求在每19.6小時的軌道週期內重複製造日蝕,取得大量珍貴數據,進一步推進太陽活動與太空天氣預報的研究。
ESA技術總監Dietmar Pilz表示:「這是全球首個精密編隊飛行任務,證明我們的技術已達世界領先水平。」Zhukov補充:「人造日蝕影像與自然日蝕相媲美,讓我們能不斷延長觀測時間並累積大量資料,對太陽物理學意義重大。」
專家認為,這次人造日蝕的成功,展現了衛星編隊飛行的巨大潛力,未來有望推動更多創新應用,開啟太空探索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