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24

卡什·帕特爾成為焦點 網絡熱議其出任聯邦調查局局長可能性🔥60

Author: 环球焦点
1 / 3
Indep. Analysis based on open media fromnews.

華盛頓特區——前川普政府高級官員卡什·帕特爾(Kash Patel)近期成為社群與政壇熱議焦點,因其被提名並確認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新任局長,成為美國執法與國安領域的重要人物。帕特爾以直言不諱的執法觀點和國家安全立場聞名,支持者讚揚其致力於透明與改革,批評者則質疑其與爭議政策的密切關聯及政治立場。

任命過程與爭議

2025年2月20日,美國參議院以51票對49票的微弱差距,通過帕特爾出任FBI第九任局長的提名。儘管共和黨主導參議院,但包括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和麗莎·穆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兩位共和黨參議員也加入民主黨反對陣營,對帕特爾的資格與領導風格提出質疑。

民主黨參議員迪克·德賓(Dick Durbin)直言:「帕特爾的背景顯示他危險、缺乏經驗且不誠實,無法有效領導FBI。」反對者普遍擔憂,帕特爾過去曾公開表示要「清算」所謂的「深層政府」,並曾承諾若上任將關閉FBI總部,將其改為「深層政府博物館」。

經歷與背景

帕特爾出生於紐約,畢業於里士滿大學,主修刑事司法與歷史,後於紐約取得法學博士學位,並曾於倫敦大學學院獲得國際法證書。他的職業生涯始於佛羅里達州的公設辯護人,後於奧巴馬政府時期加入司法部,擔任國安檢察官,主導多起國際恐怖主義案件。

他曾於國會情報委員會擔任國安顧問,主導調查2016年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事件,並揭露FBI「颶風交叉行動」中的情報失誤。

上任後動作與爭議

帕特爾於2月21日正式宣誓就任,承諾將帶來「透明化浪潮」,恢復公眾對FBI的信任。他強調要「讓好警察做警察」,並推動嚴格的憲政監督。

然而,上任後帕特爾行事風格引發內部與外界質疑。例如,他宣布將因安全理由把1,500名探員從胡佛大樓遷出,並計畫將更多人力分派到各州辦公室。此外,有報導指控他經常出現在夜店,並減少與各地辦公室的例行會議,甚至被質疑利用FBI專機進行私人旅行。

支持與批評

支持者認為帕特爾能夠改革FBI,糾正過去對保守派的不公對待,並恢復機構公信力。共和黨領袖約翰·圖恩(John Thune)表示期待與帕特爾合作,「重建FBI的誠信,讓其重回核心使命」。

但批評者擔心,帕特爾對川普的高度忠誠及其強烈的政治立場,將危及FBI的獨立性與專業性。多位民主黨參議員警告,FBI不應成為總統的「私人軍隊」,必須服務於全體國民。

展望

帕特爾的上任象徵著美國聯邦執法機構可能迎來重大變革。未來,他如何平衡政治壓力與專業執法、推動透明改革與維護機構獨立,將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至今,帕特爾本人強調:「政治不應存在於FBI內部」,但其領導下的FBI能否真正實現這一承諾,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