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圖恩捲入「大美麗法案」爭議 法案關鍵條款遭修改引發黨內外不滿
【華盛頓訊】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約翰·圖恩(John Thune)因「大美麗法案」(Big Beautiful Bill)爭議成為政治風暴核心。該法案原本被視為川普總統施政重點,卻因圖恩據傳允許未經民選的參議院規則專員伊莉莎白·麥克多諾(Elizabeth MacDonough)修改關鍵條款而陷入困境。修改內容包括刪除將川普行政命令入法、削減DOGE救濟方案,以及恢復對無證移民的福利條款,引發共和黨內外強烈反彈。
多名共和黨參議員對法案變動表達不滿,威斯康辛州參議員羅恩·強生(Ron Johnson)甚至短暫進入圖恩辦公室,討論是否撤回其最初的反對票。參議院內部對於醫療補助(Medicaid)改革爭議尤為激烈,部分參議員要求在程序性投票前,先行公開法案最終細節,特別是醫療補助相關內容。
參議院規則專員數度裁決,刪除法案中有關醫療補助提供者稅收的條款,並否決阻止無證移民獲得醫療補助或兒童健康保險(CHIP)等內容。這些裁決迫使共和黨領袖必須重新尋找削減開支的方法,以維持川普法案核心的減稅訴求。
民主黨則要求共和黨提高透明度,並批評法案內容對中產階級與弱勢群體造成傷害。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公開表示,必須讓公眾知曉所有協商內容,不能讓法案在不透明情況下推進。
面對黨內外壓力,圖恩承諾將於7月4日前推動修正版法案通過,以確保美國長遠繁榮。同時,他也因公開敦促伊朗重返談判桌、強調外交途徑解決緊張局勢而受到關注。
目前,參議院共和黨領袖正加緊協商,試圖在黨內財政保守派與溫和派之間取得平衡,並應對眾議院對法案內容的強烈質疑。法案最終命運仍充滿變數,國會山莊內外持續關注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