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因南俊效應創下訪客新高:歷史背景、經濟效應與區域比較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2025年上半年訪客創20年新高
首爾,2025年7月6日——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Korea)於2025年上半年迎來自2005年遷館以來最高的參觀人潮,較去年同期增長64%,創下近20年來新高。這波熱潮被媒體稱為「南俊效應」(Namjoon Wave),主要歸功於BTS隊長金南俊(Namjoon,藝名RM)在社群媒體上的推廣,特別是一則介紹朝鮮初期藝術特展的Instagram限時動態,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粉絲前來朝聖。
南俊推動文化參與:社群媒體影響力巨大
南俊以其對韓國傳統藝術的熱愛和推廣聞名,他經常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2025年初,他在Instagram上分享了國立中央博物館的「朝鮮初期藝術特展」後,館方即觀察到國際遊客明顯增加,特別是來自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地的年輕粉絲。這些粉絲不僅參觀展覽,還積極參與導覽、文化體驗課程,帶動周邊旅遊、餐飲和文創商品銷售。
國立中央博物館:韓國文化遺產的守護者
國立中央博物館自1945年創立以來,肩負保存、研究和展示韓國五千年藝術與歷史的重任。2005年遷至首爾龍山新館,佔地超過30萬平方米,常設展覽廳展出逾12,000件珍貴文物,館藏總量超過41萬件,涵蓋舊石器時代至20世紀初的歷史文物,包括國寶級的「沉思菩薩」、「高麗青瓷香爐」、「景福寺十層石塔」與「新羅金冠」等。
博物館設有六大常設展區,分別為史前與古代歷史、中世與近代歷史、捐贈作品、書畫、亞洲藝術及雕塑工藝。這些展區不僅呈現韓國歷代文化發展,也展示亞洲各國藝術交流的成果。例如,亞洲藝術館透過絲綢之路文物,體現韓國與中亞、東亞的文化互動。
歷史脈絡:韓國博物館發展與國家認同
韓國博物館的發展歷史可追溯至1909年帝國博物館的設立。二戰結束後,1945年韓國光復,美國軍政廳在首爾成立國立博物館,並指派藝術史學者金載元為首任館長。當時,南北韓分別設立國立博物館,象徵國家正統性的文化據點。國立中央博物館自此成為韓國文化認同與國際形象的重要象徵。
「南俊效應」經濟與文化影響
南俊的推廣不僅提升了博物館參觀人數,還帶動了周邊經濟效益。據館方統計,2025年上半年博物館紀念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近70%,周邊咖啡館、書店和旅館業者亦受惠於大量外地與國際遊客。旅遊業者紛紛推出「南俊主題文化之旅」,結合博物館、韓屋村、傳統市場等景點,吸引粉絲深度體驗韓國文化。
此外,南俊近期在公開活動中演唱經典歌曲《Soda Pop》片段,進一步提升其文化號召力,促使更多年輕人關注傳統藝術與歷史。韓國媒體分析,這種現象有助於縮短年輕世代與傳統文化的距離,提升博物館作為「生活文化空間」的吸引力。
國際與區域比較:亞洲主要博物館的觀眾策略
與鄰近國家相比,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的觀眾結構與成長動能具有鮮明特色。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同級機構,雖然館藏規模龐大,但近年來多仰賴政府主導的教育推廣或大型國際展覽吸引人流。相較之下,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成功結合流行文化與社群行銷,藉由K-pop明星的影響力,開創跨世代、跨國界的文化參與新模式。
專家指出,這種由偶像藝人帶動的「粉絲經濟」,不僅提升博物館能見度,更促進文化資產的國際交流。與此同時,博物館本身也積極舉辦多語種導覽、線上展覽、互動體驗等活動,滿足多元觀眾需求,強化其作為亞洲文化樞紐的地位。
公眾反應與未來展望
「南俊效應」引發廣泛討論,許多參觀者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觀展心得,甚至自發組織導覽、藝術研討會。部分學者建議,應持續深化流行文化與傳統藝術的結合,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參與文化保存與推廣。館方則表示,將加強與藝人、創作者合作,策劃更多跨界展覽與體驗活動,並優化多語言服務,迎接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挑戰。
結語
2025年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訪客創新高,展現流行文化與傳統藝術融合的巨大潛力。南俊的推廣不僅帶動觀眾結構年輕化,也促進文化產業多元發展,成為亞洲博物館經營與行銷的重要典範。隨著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國立中央博物館有望持續強化其在全球文化地圖上的影響力,推動韓國文化遺產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