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阿波利斯紀念喬治·弗洛伊德逝世五週年 爭議與改革討論持續
【明尼阿波利斯訊】2025年5月25日——五年前,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明尼阿波利斯遭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引發全球對警察暴力與系統性種族主義的抗議浪潮。時至今日,這座城市仍在努力面對弗洛伊德事件所留下的深遠影響。
弗洛伊德案發地點——東38街與芝加哥大道交口,如今被命名為「喬治·弗洛伊德廣場」(George Floyd Square),已成為民眾朝聖、抗議及追思的重要場所。廣場上佈滿壁畫、雕塑,以及由鮮花、照片和悼念物組成的臨時紀念區,見證著這場歷史事件的餘波。
2020年5月25日,46歲的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因涉嫌使用偽鈔被捕,遭前警官德瑞克·蕭文(Derek Chauvin)以膝蓋壓頸超過九分鐘,最終不幸身亡。這一過程被路人拍攝下來並迅速傳播,蕭文於2021年被判謀殺及過失殺人罪成立,其他三名涉案警員亦因侵犯民權被定罪。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美乃至全球的種族正義運動,#BlackLivesMatter標籤在數週內被使用近4,800萬次,成為社會運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近期,圍繞弗洛伊德死因的爭議再起。部分人士引用驗屍報告中檢出的芬太尼濃度(11 ng/mL),聲稱其死因為藥物過量。然而,官方亨內平郡法醫報告明確認定死因為警方壓制導致的心肺驟停,並在蕭文審判期間獲多位專家證實:即使是健康的人,在那樣的壓制下也會死亡。
喬治·弗洛伊德廣場的未來目前仍未明朗。市府提出將該地改建為紀念館或社區中心,但居民意見分歧,有人主張保留現場的抗議氛圍,有人則希望恢復交通通行。明尼蘇達州檢察總長艾利森(Keith Ellison)稱該地為「神聖之地」,並對全國警察改革遭遇的阻力表達憂慮——僅去年美國就有超過1,260起警察致死事件。
五週年之際,明尼阿波利斯社會各界對於弗洛伊德事件的評價仍然分歧。部分人士認為社區與警方關係已有所改善,但也有人指出經濟不平等與系統性問題依然嚴峻。這個紀念日不僅提醒人們正義的長路未盡,也凸顯了持續改革的艱難與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