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賓成立新政黨 挑戰英國現有政治結構 引發政局動盪
倫敦,2025年7月24日——英國前工黨黨魁傑里米·柯賓(Jeremy Corbyn)今日與同為獨立國會議員的扎拉·蘇塔納(Zarah Sultana)聯手,宣布成立全新左翼政黨,矢志挑戰「富人與權貴」,重燃英國左翼政治新希望。此舉緣於柯賓於2024年遭工黨開除黨籍,結束其數十年的資深黨齡。新政黨標榜「更溫和、更公平」的未來願景,旋即在英國民眾中引發熱議;最新民調顯示,高達18%的選民表示支持柯賓領導的政黨,顯示該黨有望撼動現有政治格局。
創黨理念:大規模財富再分配與體制革新
根據柯賓發表的公開聲明,該政黨訴求「大規模財富與權力的再分配」。其主要政策包括提高富人稅率、國有化基礎設施、推動可負擔社會住宅、大幅強化公共服務,以及反對對以色列的武器出口。柯賓強調:「唯有徹底再分配社會資源,才能解決英國當前的多重危機。」
新政黨臨時取名「Your Party」,官網已上線,但正式黨名尚待徵集公眾意見。柯賓希望於今年秋季舉辦首次黨代表大會,凝聚基層動員力量。
歷史背景:工黨內鬥與左翼再出發
柯賓自2015年至2020年領導工黨,帶領左翼政策備受部分年輕選民與草根支持者擁護。然而在2017及2019年大選失利後,工黨方向逐漸向中間靠攏。現任黨魁斯塔默(Keir Starmer)自2020年掌舵後,強化工黨的中間派定位,對柯賓昔日政策有所取捨,至2024年最終將其開除黨籍。
新政黨成立,隨即成為對應「斯塔默時代工黨」的重要競爭力量。柯賓展現長期耕耘基層的資本,冀圖集結傳統工黨左翼認同者、反對現有體制改革的選民,以及社會運動群體。
經濟影響:重新劃分資源,聚焦民生議題
新政黨的核心政見在「社會資源再分配」。政策重點如下:
- 對高收入階層加稅,提高社會福利資金來源
- 推動大規模公共住宅建設,減緩房價高漲與貧困問題
- 電力、自來水、鐵路等基礎建設國有化,提升公共效率並降低用戶負擔
- 增加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預算,保障全民基本生活品質
這些政策回應英國過去十年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和基礎設施老化危機。支持者認為,這將緩解通膨、提升基層民眾生活水平,而批評者則擔憂過激改革可能影響外資信心,造成財政負擔和資本外流。
政黨生態與區域比較:分裂、競爭與合作新局
柯賓新政黨的出現正逢英國傳統兩大黨「工黨與保守黨」受左右派新勢力衝擊。左翼有綠黨、激進社會主義陣營;右翼則有英國改革黨等力量崛起。
類似情況不僅見於英國。西歐多國例如法國、西班牙,亦有左翼/極左政黨挑戰舊有政黨。這些政黨通常主打民生、環保、抗議資本壟斷,時常吸納青年與基層選民。例如法國的不屈法國、西班牙的波德莫斯,都曾因政治極化而爆紅。英國的新左翼政黨若能穩定支持度,或能仿效這些歐陸同侪,發揮牽制兩大黨作用。
社會與媒體反響:支持與爭議並存
新政黨成立引發兩極反應。左翼運動團體、社會正義倡議者拍手叫好,認為這提供工黨傳統支持者另一選擇。工會、部分社會福利團體亦傳出意向合作訊號。
相對地,批評者警告,柯賓新政黨勢必分薄左翼選票,恐令保守黨側翼得利。部分中間派評論者更指,此舉使反對黨版圖進一步碎片化,降低在未來大選中制衡現有政府的能力。
民意調查與選舉前景
初步民調顯示,高達18%的選民考慮支持柯賓新政黨,遠超預期。然而是否能在全國大選中跨越第一道門檻,取決於其動員能力、候選人質量,以及是否能與其他左翼政黨協調避免競爭。
從過去英國選制來看,「贏者全拿」特性傾向鞏固兩大黨地位,中小黨分散勢必面臨「選票有效性」問題。柯賓能否憑個人魅力與基層網絡突破此困境,有待觀察。
國際觀察視角:歐洲左翼政黨的啟示
從歷史經驗看,歐洲各國類似的激進左翼政黨在選舉中表現不一。法國的左翼聯盟有時席捲地方大選,但在中央層面困難重重。德國的左翼黨則長期停留於反對派角色。這意味著,柯賓政黨雖有國會影響力,若要問鼎首相大位尚需時間與更廣泛盟友協作。
結語與展望
柯賓新政黨的成立,是英國政壇近十年最大震動之一,彰顯傳統兩大黨外的新選擇正在崛起。隨著黨名正式出爐與秋季黨大會召開,未來在選民、政策、合作策略等方面的發展,恐將持續牽動英國政治乃至經濟社會走向。無論成功還是受挫,此舉都標誌著英國政治多元化與社會不滿積壓後的集體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