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掀聯邦「深層政府」風暴 刑事移送及內鬥激化美情報局透明危機
敏感指控炸響華府 圖爾西·加巴德成美國情報改革焦點
【華盛頓特派報導】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近期因強勢追查聯邦情報體系內部所謂「深層政府」阻力而成為全國焦點。她身為首位由民主黨轉投共和黨並主掌美國情報社群的女性領袖,自上任以來積極公開揭弊,近期更向司法部移送三名涉嫌洩漏國土安全機密的官員,另有11人正在接受內部調查,使整體情報系統陷入一場前所未見的誠信與透明危機。
歷史脈絡:美國情報體系改革與黨爭激化
回顧美國情報社群歷史,美國情報體系在冷戰結束後曾屢遭外界質疑,尤其自「9·11」事件後,組織架構與權限大幅調整,試圖防範跨機關協調失靈。然而,政治分歧與現代化壓力下,情報協調長期反覆出現權力鬥爭。加巴德自2024年加入共和黨後,在川普總統連任下手握國家情報總監重責,其對「深層政府」的公開批評與行動,則進一步將政治鬥爭帶入本已複雜的情報生態。
揭弊行動與刑事移送 透明問責機制成新命題
加巴德日前宣布,已向司法部移送三名涉洩密情報官員,另有十一人處於內部調查之列。據了解,被控人士疑私下將美國南部邊境安保計畫的機密細節透露給媒體,違反聯邦保密法規,資料內容關乎美墨邊境巡防,直接涉國土安全。
這次行動,象徵加巴德意圖重塑機構內部誠信體系與透明問責結構。她在官方聲明指出:「無論任何職級,若牽涉此事者,都必須全面追責並接受法律制裁。美國民主社會運作仰賴制度透明,這是無可退讓的底線。」
內部阻力與「深層政府」輿論 美國社會分裂升溫
加巴德屢次公開譴責所謂「深層政府」阻撓改革,主張聯邦官僚體系內存在抗拒問責、阻延政策落實的勢力。尤其在2025年7月掀起對歐巴馬政府資深官員的刑事舉報,指控其「製造並操弄情報,誘導川普政府長期身陷莫須有的『通俄門』醜聞」。
其舉措獲共和黨與民粹路線人士力挺,被視為「挑戰華府腐敗」的標誌;但民主黨及諸多情報分析師則批評其行動是無根操弄、可能破壞情報社群士氣。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沃納(Mark Warner)反駁稱:「參院調查早已證實俄羅斯干預2022年選舉。若有所謂歐巴馬時期陰謀,必定早被揭露。這種陰謀論只會進一步削弱社會對情報圈信任。」
經濟影響與安全後座力 人力異動與預算調整在所難免
本次內鬥與刑事調查造成美國情報系統運作產生動盪,據國會助理透露,部分人才流動與士氣低落現象已夢現端倪:
- 部分高階主管提前離職,造成知識斷層
- 調查行動導致敏感領域預算臨時凍結,用於內部審查與法務支出
- 與相關私部門承包商的溝通也受到牽連,部分科技安防項目出現延誤
此外,國安風險因內線增強調查與外洩警報而升溫,短期內強化保密制度、加大審查與資訊安全支出成主流。
國際與區域對比:情報透明度及問責機制
對比歐洲與亞太區域,美國此次情報內鬥反映出西方民主國家在情報問責上的雙重挑戰。以英國MI5、法國DGSI、以色列摩薩德等機構皆曾因洩密與機關叛變案遭國會或司法調查,但高層官員親自主導刑事舉報於國際上仍屬罕見。美國憲政傳統強調「三權分立」,國會、司法部與情報圈長期維持脫鉤審查,加巴德作風則打破過往「幕後解決」前例,將整體問責程序徹底公開化。
圖爾西·加巴德個人歷程與爭議 支持與批評聲浪交相出現
自2024年由夏威夷地區聯邦眾議員轉任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一直以直言不諱、選擇對抗式的行政風格聞名。過去她公開反對美軍延長敘利亞行動,並曾就伊朗發展核武問題發表與主流觀點相左的證詞,被前總統川普形容為「誤判國安底線」,但副總統JD Vance則公開支持其判斷,稱加巴德為國安核心人物。
另一方面,2025年1月網路有關她與敏感組織、俄羅斯官方媒體互動等指控再度浮現,雖未獲實證,但使她的政策推動蒙上一層陰影。加巴德堅決否認有關陳述,稱之為「根本意在毀謗」。
未來展望:情報誠信與改革路將何去何從?
目前,相關刑事移送已進入司法部調查階段,政府高層也主動提出檢討資訊流通與人員問責流程,預計未來數月將持續牽動情報社群及政壇。根據加巴德團隊聲明,更多舉報資料將陸續公開,並有新「吹哨人」站出揭發內幕。
隨著美國大選及國安焦慮升高,民眾對情報圈的期盼轉向「公開透明」、「徹底問責」。而圖爾西·加巴德在美情報史上的地位與爭議,已難以單純以「黨派鬥爭」三字概括。一場有關制度公平、國家利益與資訊誠信的深層對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