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24

福奇再受質疑 疫情爭議重燃國會激辯🔥60

Author: 环球焦点
1 / 3
Indep. Analysis based on open media fromnews.

福奇爭議再起 美國國會重啟調查疫情應對與實驗資助

【華盛頓訊】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前所長安東尼‧福奇(Dr. Anthony Fauci)近日再度成為輿論與國會焦點。隨著新一輪國會聽證會展開,圍繞他在新冠疫情應對、功能增益(gain-of-function)研究資助及疫苗強制令等議題的爭議再度升溫。

本月初,福奇自2022年退休以來首次公開出席國會聽證,面對共和黨議員長達數小時的尖銳質詢。議員們質疑他在疫情期間推動「單一敘事」,並指控他在國會和公眾面前發表誤導性言論,對NIAID的管理存在嚴重失誤。其中,福奇承認他所推動的「社交距離六英尺」建議並無明確科學依據,是「突然出現」的政策。

針對外界質疑美國資助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高風險實驗,福奇在聽證會上重申,NIH(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的EcoHealth Alliance確有部分資金流向武漢病毒研究所,但堅稱這些病毒「不可能是SARS-CoV-2的前身」。他強調自己從未試圖掩蓋病毒起源的資訊,並公開過去曾要求同事「盡快審查證據並向相關部門報告」。

福奇亦被問及疫苗強制令的爭議。他坦言,疫苗強制政策可能導致未來疫苗猶豫情緒升高,並承認在疫情初期對強制令的社會心理影響缺乏充分研究。他指出,應對疫情後進行深入社會研究,評估強制措施對國民心理的長遠影響。

在聽證會過程中,福奇否認曾用私人電郵處理公務,並譴責前顧問規避公共紀錄法的行為。民主黨議員則為福奇辯護,批評部分共和黨人散播不實指控,強調福奇多年來對公共衛生的貢獻。

自疫情爆發以來,福奇成為美國防疫象徵,同時也因政策分歧成為爭議人物。他透露,自己及家人曾因網路謠言和指控而遭受死亡威脅。美國情報機構去年解密報告指出,無明確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但自然起源與實驗室洩漏皆為可能情境。

總統拜登今年初曾對福奇及其他公共官員頒發預防性赦免,強調這並非承認有任何不當行為,而是感謝他們對國家的貢獻。然而,圍繞福奇的爭議與調查仍在持續,疫情應對的責任與教訓,至今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