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推動新政策 優先撤銷犯罪歸化公民國籍引發爭議
【華盛頓訊】美國司法部於6月11日發布內部備忘錄,宣布將優先撤銷因特定犯罪被定罪的歸化美國公民國籍,標誌著美國移民執法政策重大轉向。
根據備忘錄,司法部民事部門律師被指示,對於那些「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或在歸化過程中隱瞞犯罪記錄、提供虛假資料的歸化公民,應積極啟動撤銷國籍程序。此外,備忘錄還列舉多項可被優先追訴的嚴重罪行,包括酷刑、戰爭罪、人口販運及侵犯人權等。即使當事人目前僅為被告、尚未定罪,亦可成為優先處理對象。
司法部助理部長舒梅特(Brett Shumate)在備忘錄中強調,民事部門應「在法律允許且有證據支持的所有案件中,優先並最大限度地推動撤銷國籍程序」。他指出,這項政策有助於維護歸化制度的完整性,確保那些以欺詐或隱瞞方式取得國籍者無法繼續享有美國公民權利。
然而,該政策引發激烈爭議。支持者認為,此舉有助於加強國家安全,防止危害社會的個人利用美國國籍作為庇護。批評者則警告,備忘錄條文過於模糊,賦予政府過大裁量權,恐導致歸化公民因程序瑕疵、過去未揭露的輕微犯罪,甚至行使言論自由等行為而被追訴,進一步加劇對移民社群的壓力。
移民法律專家指出,這一政策顯示政府將更積極追查過去多被忽略的案件,並不僅限於恐怖分子或戰犯,連涉及申請過程中資料錯誤或未披露犯罪記錄的個案也將被納入。有評論認為,這恐將在美國社會內部製造「二等公民」階層,使歸化公民長期處於失去國籍的風險之下。
目前,司法部尚未公布所有具體適用罪行及細則,相關細節仍在審查中。但此舉已明顯反映美國移民政策正朝向更嚴格執法與審查方向發展,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