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24

美國商務部長:中國若不同意出售 TikTok,美國將全面禁用;抖音危機成美中貿易談判焦點🔥60

Author: 环球焦点
1 / 3
Indep. Analysis based on open media fromnews.

TikTok美國出售案膠著,貿易談判關鍵時刻迎來新變數

美國商務部長最新宣布,若中國不批准TikTok出售,美國將不再允許該平台繼續在本土運作。字節跳動(ByteDance)必須盡快處理美國業務的去留。截至目前,TikTok的未來動向成為美中貿易談判的焦點,引發產業、投資者與數千萬用戶的高度關注。

TikTok在美國地位:歷史回顧與發展脈絡

TikTok自2018年進入美國以來,很快憑藉短影音、創意社群機制以及高度黏著的用戶互動,累積超過1.7億美國用戶。這不僅改變了年輕世代的媒體消費習慣,更推動了數據行銷、線上購物與數位創業的新浪潮。

最初,美國監管對TikTok的質疑多集中於用戶資料安全與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然而,隨著TikTok成為經濟推手、廣告平台與新興的電商渠道,各方對該平台的政經角色持續升溫。

經濟貢獻:美國就業與中小企業的新支柱

據Oxford Economics於2025年3月公佈的報告顯示,TikTok目前支援約7百50萬家美國企業,直接或間接影響2,800萬個就業機會。該平台已成為許多創業公司、中小企業(SMB)和獨立創作者的重要生計來源。

2023年,中小企業在TikTok上的付費廣告與營銷活動創造近150億美元的銷售額。加上TikTok免費用戶粘性與推廣效果,總體貢獻高達242億美元,占美國GDP顯著比例。

還有調查指出,74%的美國企業認為TikTok幫助他們提升了銷售額、拓展了營運據點且創造更多就業。TikTok不僅是品牌曝光工具,更是促進創新與勞動力成長的新動能。

若TikTok被迫退出美國,潛在損失不僅限於廣告與電商市場的規模蒸發,還可能衍生數百萬職場與個人創業的動盪。

貿易談判下的科技平台風暴

TikTok的命運在美中貿易談判中日趨敏感,已成雙方角力的新戰線。隨著去全球化加劇,美國加強本土資料安全法規、要求外資科技企業轉讓核心資產,以減緩數據外流與商業機密風險。

2024年以來,美國國會和監管機構已數次延後TikTok的剝離期限,原因包括技術轉移的複雜性、產權爭議及雙方政府的拉鋸。據悉,有多家美國本土財團、科技公司表達收購意願,但受制於中國政府的出口控制規則,交易仍陷膠著。

中國政府則強調,TikTok的算法屬於「出口管制技術」,須經嚴格審批才可移轉海外。若雙方未取得共識,TikTok可能面臨全面封禁,其後續爭議還將牽動後續科技、數據和貿易政策的走向。

TikTok在全球的地位與區域比較

相較於美國,TikTok在歐盟、東南亞等地區同樣面臨資料隱私、內容審查等多重監管考驗,但因企業合規調整與持續談判,多數市場尚未出現全面禁止。本地化內容審查機制與數據本土化架構,使平台得以繼續擴展。

韓國、日本、新加坡等數位經濟高度活絡的地區,也密切觀察美國對TikTok的對策,尤其關注數位主權和平台經濟新監管標準。與美國相比,亞洲及部分歐洲國家普遍傾向以增強合規和合作取代一刀切的下架政策。

民間回應與產業震盪

美國年輕用戶與廣告主對TikTok未來的去留議題表達劇烈關切。社群網紅、數字行銷顧問甚至不少中小企業主表示,一旦失去TikTok這一關鍵平台,將連帶影響品牌曝光、銷售渠道甚至營運成本。

有小型巧克力品牌業者透露,目前每月透過TikTok可創造2.5萬美元營收。若失去這項平台,將不得不考慮裁員或關閉業務線。而創作者網紅收入損失則更難以量化——對有些人來說,TikTok已成為職涯的全部。

許多使用者和企業在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情勢下,已開始評估轉至YouTube Shorts及Instagram Reels等替代平台,但一致認為TikTok獨特的算法與聚眾效應難以在短期內取代。

未來展望:TikTok美國市場未解之謎

截至2025年7月,TikTok的未來仍未有明確定論。隨著美中貿易談判持續拉鋸,科技監管日益趨嚴,TikTok能否在美國保有獨立運營,端視雙方是否能在產權、技術轉讓與法規合規議題上取得重大突破。

數據顯示,TikTok帶動的經濟效益、創新機會與勞動市場結構,已融入美國數字生態的主流。就算最終由美國企業接手經營,其用戶基礎、產業影響力與文化地位也難以一夕消失。然而,若雙方長期僵持,部分創業與創作者將首當其衝,進一步考驗美國新興數字經濟的韌性。

在全球科技平台規則與國際貿易形勢高度動盪之際,TikTok美國出售案映射了技術、經濟與社會三者的深層交織,後續發展值得國際社會與全美公眾持續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