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擬改革PIP殘障福利引發爭議 多達44萬人恐失補助
【倫敦訊】英國國會近日圍繞「個人獨立支付」(Personal Independence Payment, PIP)改革展開激烈辯論。政府提出的新「四點規則」及相關改革措施,被批評將危及約130萬殘障人士的經濟安全,預估多達44萬人可能失去現有福利,數十萬人恐被迫重新申請或提出上訴,進一步加重其身心與財務壓力。
根據政府最初提案,PIP資格審查將趨嚴,預計到2029/30年度,約80萬人將無法再領取PIP日常生活組成部分,其中37萬人為現有受助者,43萬人為未來申請者,平均每人每年損失約4,500英鎊。同時,政府也計劃削減全民信貸(Universal Credit)健康組件的支出,並曾建議取消22歲以下人士的殘障津貼。
這些改革引發工黨議員及殘障權益團體強烈反彈。他們指出,PIP並非與就業掛鉤,削減福利無助促進就業,反而會傷害最脆弱族群。工黨超過120名議員聯署修正案,批評政府未充分諮詢殘障人士,亦未評估改革對就業率及社會照護需求的影響,並警告將有25萬人陷入相對貧困。
在強大反對聲浪下,政府於法案表決前夕做出重大讓步,宣布將暫緩PIP規則變更,直至完成相關審查,並承諾現有PIP受助者不受新規影響。此舉保護了約37萬名原本可能因複審失去資格的現有領取者,但未來新申請者仍將面臨更嚴格標準。
儘管如此,福利組織與權益倡議者仍批評改革本質懲罰性質濃厚,呼籲政府重新檢討政策,優先保障殘障人士的尊嚴與基本生活安全。工黨內部亦出現分歧,部分議員堅持應進一步修正法案,確保改革不以削弱弱勢群體權益為代價。
目前,法案已在多項讓步下獲國會通過,但政府預期節省的50億英鎊開支恐因此延後甚至落空。未來改革細節與實施時程,仍將持續成為英國政壇與社會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