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全球監管壓力加劇 創新與抗議並行衝擊行動出行市場
倫敦、印度、南非多地針對Uber司機嚴格稽查,創新業務同步升級
【行動出行市場新聞】2025年7月23日——Uber Technologies(優步)近期於全球多地遭遇嚴峻監管行動與勞工抗議,刷新業界對於共享經濟與行動服務轉型的認知。倫敦Wood Green地區展開移民檢查,波及大量Uber與Deliveroo司機,直接衝擊當地運輸運作。印度監管機構則針對Uber Shuttle等巴士聚合(bus aggregator)服務發出暫停令。非洲南部,Uber與Bolt等平台司機則因價格機制與高額佣金持續掀起抗議浪潮。
在壓力重重的監管環境下,Uber未停下創新腳步,包括在美國投資3億美元佈局自駕電動車、優化女性乘客司機匹配、擴展印度多城區域捷運整合等新舉措,力圖突破產業瓶頸。然而,監管風暴與勞資抗爭雙重夾擊下,Uber的創新成效、財務表現與產業影響均備受全球市場關注。
全球監管壓力逐年加大
進入2025年,Uber在全球面臨來自監管機構更為嚴格的審查。歐洲多國紛紛針對網約車司機的合法就業身分展開移民與工時檢查。倫敦Wood Green地區近期一場大規模警方聯合行動,專項查核Uber及Deliveroo司機,確認其合法居留與就業身分,部分未能出具適當文件者現場遭暫停營運或遣返,造成當地即時叫車需求大幅受挫。
印度政府監管巴士聚合平台
在印度,網約巴士平台Uber Shuttle於2025年7月被監管當局勒令即日起暫停營運,並規範所有類似巴士聚合服務(bus aggregator)必須獲得專業營業執照。此舉一方面意圖保障傳統運輸業者權益,一方面要求新興行動平台遵守更嚴格的安全與稅務規範。
部分業內專家認為,印度網約巴士市場原本寄望於以靈活資訊化手段改善都市交通效率,如今受限於監理政策,短期內無法施展創新潛能。不少城市上班族與家庭用戶對Uber服務受到限制紛表遺憾,亦有聲音呼籲當局適度調整立法,兼顧產業發展與乘客權益。
非洲司機抗議壓力激增
非洲南部地區的司機抗議同樣聲勢浩大。南非約翰內斯堡和開普敦Uber、Bolt等平台司機接連集會,控訴平台過度壓低價格、抽成過高,致使司機收入難以維生。司機訴求包括設立最低運價、降低平台手續費並提升透明度。這波抗議已經間歇多時,部分地區平台司機甚至拒載,直接影響實際服務可用性。
市場專家指出,南非勞工與就業環境結構特殊,司機本就弱勢,平台壓價競爭導致場內實質收入低於法定最低門檻,致使不滿情緒高漲。部分司機呼籲設立工會並建立更平衡機制,以維持平台與勞動者間的基本公平。
財務與經濟影響一覽
Uber雖連年營運成長,卻面臨監管與勞資糾紛帶來的不確定性。2025年第一季,Uber全球預期總訂單成長約17%至21%,但匯兌波動、保險成本攀升及用戶消費謹慎趨勢,導致實際業績壓力仍大。
分析認為,Uber成功創新帶動平台服務多元發展,尤以Uber Eats成長迅速,明顯分擔傳統叫車模式的業績波動風險。未來幾年內,自駕車投入及合作規劃大幅提高資本支出,預計若能妥善應對監管風險,長期財務表現依然可期。
創新突破與平台應變
創新應對挑戰是Uber長期發展的核心策略。2026年,Uber將與Lucid合作,在美國大城市部署2萬輛電動自駕SUV「Gravity」,全面啟動新一輪機器人載客服務。此舉不僅大幅減低人力依賴成本,有助長遠提升利潤率,同時也呼應全球低碳趨勢,為城市交通提供更永續的發展模式。
同時,Uber宣布8月起於美國上線女性專屬車手配對(Women+ Pairing),協助女性乘客與駕駛以更安心的方式互動,回應社會對平台安全的高度質疑。此外,印度「Uber Pragati 2025」專案聚焦於彈性時段低價、地鐵票整合、長者簡化App以及快遞服務拓展,便利多元族群使用,提高品牌社會黏著度。
歷史演變與區域比較
回顧Uber自2010年起推廣網約車服務,至2015年後在全球超過70國展開攻防,期間屢次因地方法規、勞動關係、數據保護等議題面對重大挑戰。歐盟多國與美國加州等地不斷修訂對網約車司機的雇傭關係規範,使Uber需就地調整商業模式;英國最高法院2021年明定Uber司機有員工最低工資保障,各地政策差異成企業策略調整主因。
亞太地區如新加坡、日本、澳洲則因立法嚴格性和市場成熟度不同,對Uber與類似平台的監管與合作模式各異。南美、非洲受制於基礎法制與城市運輸基礎建設水平,平台發展多波折,市場潛力同時蘊含高風險。
資料安全與隱私挑戰
現代行動平台密切蒐集用戶地理、支付、行為數據,數據隱私成為用戶信任關鍵。Uber曾於2017年爆發大規模個資外洩,引發歐美監管當局不同程度罰款。近年來,公司強化數據安全、用戶自主權,設定更明確的隱私聲明及第三方審查流程,降低聲譽風險。
前景預測與長期趨勢
分析師普遍認為,只要Uber能有效處理監管與勞資訴求,善用技術創新提升服務價值,未來自駕車、AI投放與智慧交通技術引領下,整體市場規模仍具成長潛能。平台司機若能受惠於「免稅小費」政策提升實得收入,預計對勞動市場產生正面激勵效益。
全球行動出行產業進入嚴格監管與持續創新的新時代。Uber如何在各地監管壓力、勞資博弈與技術革命之間維持平衡,將成未來數年全球運輸服務與城市移動型態的關鍵風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