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24

太陽報首度承認非法行為並賠償哈利王子,流量暴跌六成面臨法律與財務困局🔥60

Author: 环球焦点
1 / 3
Indep. Analysis based on open media fromsports.

太陽報身陷法律與財務危機 流量驟降引發媒體市場動盪

英國著名小報《太陽報》(The Sun)近日因首度承認非法行為並與哈利王子(Prince Harry)達成和解,再次成為全球媒體焦點。此舉不僅終結多年訴訟,也為新聞倫理界帶來深刻衝擊;同時,該報網站於2025年4月的流量較去年同月驟降61.5%,僅剩2210萬次訪問,成為美國前50大新聞網站中流量下跌最快的標題。此現象反映出數字新聞市場的新挑戰,凸顯產業轉型的急迫性。

法律困境:哈利王子訴訟案終於畫下句點

在一場備受矚目的訴訟案中,哈利王子指控《太陽報》母公司News Group Newspapers(NGN)於1996年至2011年間,透過記者及私家偵探非法侵害他與家人的隱私。倫敦高等法院於2025年1月正式聽證,最終NGN公開向哈利王子及其他受害者致歉,並承認旗下《太陽報》參與非法收集資訊行為。

在聽證會上,哈利王子的律師代表表示,NGN對於包括電話竊聽、監控、以及不當利用私人資訊等行為,願意「全然且毫不含糊地」道歉,並支付高額賠償金。據法庭消息人士指出,和解金額估計達數千萬英鎊,包括賠償與律師費,英國數家主要媒體也同步關注本案進展。

這項和解為媒體業訂下了劃時代的分水嶺。NGN長年否認《太陽報》涉入非法取材,僅承認已裁撤的News of the World曾發生相關事件,今次終承認責任,對媒體公信力影響深遠。事實上,此類訴訟已耗費新聞集團超過10億英鎊,顯示非法新聞取材產生的社會和經濟代價。

流量斷崖式下跌:數字出版危機下的生存壓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根據數據機構Similarweb資料,《太陽報》網站於2025年4月造訪量較2024年同期下滑61.5%,僅到達2210萬,創下美國新聞網站前50名中的最大跌幅。這一縮減不僅標誌著其受眾基礎的瓦解,也暴露全球數字媒體普遍遭遇的瓶頸。

多方面因素造成此流量下跌:

  • 社群平台如Facebook、X(前Twitter)等減少新聞推播,導致媒體獲得點擊的大門緊縮;
  • Google搜尋演算法調整,讓原本依靠SEO優化獲流量的新聞入口受損;
  • 用戶消費行為改變,讀者偏好短影音或即時消息,對傳統新聞網站黏著度下降;
  • 舊有內容營銷策略失效,打擊收入結構。

《太陽報》流量銳減的同時,其他英、美大型媒體如《每日郵報》(Daily Mail)、《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亦出現增長停滯或輕微下滑現象,顯示這並非孤例,而是全球新聞市場景氣低迷的縮影。

歷史背景:新聞業與低價值流量的轉型困境

數字新聞產業自21世紀初以來即歷經劇變。《太陽報》自1969年轉型為小報之後,以爆炸式頭條與深度八卦迅速席捲英國民眾,曾創下單日銷量逾400萬份的巔峰紀錄,是英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小報之一。隨著印刷媒體式微,《太陽報》積極布局數位,2016年起全力推進網站流量成長。

然而,在短期內衝高點擊量的做法,也讓新聞網站陷入追求「流量為王」的惡性循環。低品質重覆報導與追逐SEO熱詞,雖能短期內吸引大量訪問,卻伴隨品牌形象與公信力下降,長遠來看反噬自身。此次大規模流量消退,正是過度倚賴外部平台與低忠誠度用戶的困境浮現。

經濟衝擊與產業連鎖反應

流量驟減直接衝擊廣告收益。《太陽報》等以數字廣告為主的新聞媒體,仰賴高流量成交廣告主。當閱覽量下跌,網站廣告單價、贊助與會員訂閱同步走低,進一步削弱內容投資與人才招募。財務連鎖效應甚至波及母公司News UK,市場信心受損。

近年來,英國與美國多家傳統與新興媒體皆遭遇裁員、縮減預算、甚至停刊。以2024年《BuzzFeed News》停運、2023年CNN大裁員為例,都揭示即便全球領先的新聞品牌也難敵流量與廣告市場波動。

英美新聞市場間的比較與啟示

雖然英國小報長期以「爆炸性標題」和八卦著稱,相較美國媒體更側重社會時事與深度調查報導,二者共同面對網路生態變革的壓力。同為數位轉型先驅,《太陽報》、《每日郵報》與《華盛頓郵報》一致加強影音內容投資,並嘗試會員制、付費牆緩和流量依賴。

但地區差異亦不可忽視。美國新聞網站歷來多元化經營,如同步開發播客、長篇專題,降低對單一平台與SEO的依賴。英國小報則因傳統編輯與市場導向,使數位創新步調相對緩慢。今日《太陽報》的瓶頸,正提醒國際同業需要在「內容價值」與「點擊流量」之間取得新平衡。

社會反應與後續發展

本次和解一出,英國社會各界反思新聞道德。輿論普遍認為,報業在激烈競爭下應堅守倫理,杜絕私隱侵權。學者評議:數字轉型應以公信力為本,不應為獵奇與短效流量犧牲專業。部分讀者對和解金額與NGN公開道歉表示肯定,但懷疑監管機構的後續作為能否有效修補公眾信任。

對於數字新聞行業,《太陽報》網站訪問量大跌、被迫調整營運策略,成為新媒體市場警鐘。未來如何兼顧內容品質與財務健全、提升用戶黏著度、重建信任,將考驗每一家新聞機構的智慧與決心。

產業前景展望

在面對法律、公信力與經濟三重挑戰下,《太陽報》未來勢必加快內容升級與數字創新步伐,如深度專題、原創影音與多平台內容分發,並強化訂戶經營與品牌價值。《太陽報》同時必須妥善處理新聞取材倫理與用戶隱私,恢復英國與全球讀者的信任。

當新聞業進入競爭激烈且不確定性高的「流量寒冬」時代,如何避免重蹈《太陽報》流量暴跌與法律危機的覆轍,將是全球新聞業的共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