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價飆升逾一倍 政府啟動緊急儲備應對 供應鏈及氣候變遷成隱憂
【東京訊】日本米價在過去一年內暴漲,年增幅高達101.7%,創下歷史新高,導致政府不得不啟動緊急儲備措施以穩定市場。這波漲勢已連續38個月推動通膨率超過日本銀行2%的目標,5月整體通膨率達3.5%,對民生與政局造成巨大壓力。
米價飆升的主因包括2023年夏季嚴重熱浪影響稻作收成,導致可供銷售的稻米大幅減少。2024年初,生產者與相關業者預見供應短缺,紛紛搶購現有稻米,加劇市場緊張。此外,年初強震引發政府首次針對南海海槽地震風險發出警告,消費者恐慌搶購囤積,超市貨架一度被清空。外國觀光客需求增加亦推波助瀾。
為抑制價格,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宣布再釋出20萬公噸緊急儲備米,首批將動用2021年產稻米,供應各級零售商及具備碾米能力的在地業者,剩餘部分則來自2020年產稻米。自3月以來,已累計釋出約60萬公噸儲備米,約半數在最近兩週內直接銷售給零售商。政府強調,必要時將釋出全部儲備,甚至考慮進口,以平抑價格直至新稻收成。
目前,超市米價連續兩週下跌,6月初每5公斤平均價為4,223日圓,較前一週下降37日圓,顯示緊急措施初見成效。然而,米價高漲已使這一主食變成奢侈品,民眾不滿情緒升溫,對即將到來的國會選舉構成挑戰,首相石破茂的支持率降至上任以來新低。
同時,米價飆升也引發對批發商行為的質疑,部分業者被指囤積炒作,但批發商對此予以否認,政府則著手調查分配及流通問題。
國際方面,加納有四名公職人員因試圖劫持進口稻米貨櫃而被起訴,凸顯糧食供應鏈腐敗問題。此外,全球氣候變遷導致高溫及季風不穩,未來稻米產量面臨威脅,若氣溫超過攝氏35度,稻米恐出現不孕現象,進一步加劇供應風險。
專家警告,若極端氣候與供應鏈瓶頸持續,米價恐難迅速回落,建議政府持續監控並加強分配管理,以確保國民基本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