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因疫苗資金爭議遭遇輿論反彈 全球衛生政策影響引發激辯
【新聞專線】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近日因其全球衛生倡議與疫苗資金相關議題,成為國際輿論焦點。隨著美國政府決定終止對全球疫苗聯盟(GAVI)十億美元的資助,蓋茲公開警告,資金削減恐導致數百萬可預防疾病的兒童死亡,特別是在貧困地區。
蓋茲基金會作為GAVI最大私人捐助者,已承諾未來五年再投入16億美元,以彌補政府資金缺口。自2000年以來,GAVI已在78國為超過11億兒童接種疫苗,預防了近1900萬例死於麻疹、肺炎等疾病的悲劇。蓋茲表示:「外援大幅削減,全球兒童死亡率將自本世紀初以來首次出現上升,這是場悲劇。全面資助GAVI,是阻止這一切的最有力行動。」
美國政府原為GAVI第二大國家捐助者,僅次於英國。2024年美國對GAVI的資助達3億美元,但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解散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並宣布終止對GAVI的資助。英國政府也於今年2月宣布削減40%對外援助。GAVI估算,這些削減將導致近3,800萬兒童無法接種疫苗,全球每年因可預防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可能增加2萬至50萬。
比爾·蓋茲及其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於消除貧困與疾病,並承諾未來20年投入超過2,000億美元於全球衛生與發展項目。然而,蓋茲也因推動合成食品創新、疫苗接種政策等議題而遭部分人士質疑其對全球衛生政策的影響力,甚至被指控推動有爭議的議程。支持者則強調,蓋茲的慈善行動已挽救無數生命,並促進疫苗普及與疾病防控。
目前,蓋茲正積極協調歐盟及多國領袖於布魯塞爾舉辦的資金承諾峰會,目標為GAVI 2026至2030年募資至少90億美元,計畫在此期間為5億兒童接種疫苗,挽救超過800萬條生命。GAVI同時將加強疫苗庫存、協助最貧困國家取得疫苗,並推動本地疫苗生產能力建設。
隨著資金與政策爭議持續發酵,蓋茲如何平衡公眾質疑與其全球衛生使命,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