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24

特斯拉第二季財報營收創十年最大跌幅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業務成新焦點🔥60

Author: 环球焦点
1 / 3
Indep. Analysis based on open media fromnews.

特斯拉股價展望:第二季財報發布前夕市場情緒分歧

財報前夕,特斯拉(Tesla, Inc.,美股代碼 TSLA)再度成為全球市場焦點。2025年7月23日盤前交易,特斯拉股價小幅上揚0.3%,投資人聚焦即將公布的第二季財報。華爾街普遍預期本季將實現11億美元盈餘(每股獲利約39美分),營收則預估達2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出現明顯下滑。

市場所關注的不僅僅是數字,更在於特斯拉多項業務轉型與產品創新能否緩解成長壓力。隨著美國政策變動致使碳排放額度(regulatory credits)收入面臨劇減,有分析師擔憂特斯拉未來獲利結構將出現挑戰。

第二季財報預期與實際表現

根據最新財報,特斯拉本季度營收為2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2%,創下近十年來最大單季年減幅度。交車量僅38.4萬輛,同樣低於市場預期,顯示消費需求壓力持續。調整後每股盈餘(EPS)為40美分,低於預計的42美分,但略高於部分分析前瞻。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本季財報略遜預期,特斯拉非GAAP淨利達14億美元,現金及投資部位高達368億美元,仍展現一定財務韌性。然而,自年初以來特斯拉股價累計下跌約18%,市場信心波動,反映出投資人對短期基本面的疑慮。

法說重點:自駕出租車與AI策略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法說會中特別強調自駕技術、能源及機器人業務的重要發展。今年公司不僅於德州奧斯汀正式推出首個Robotaxi自駕出租車服務區,並計畫持續擴大至其他城市。此外,特斯拉於中國發布六人座Model Y,並宣布未來將在所有新車型整合AI聊天機器人Grok。

分析師普遍認為,特斯拉對AI與自駕技術的高度投入或將在長期帶來顛覆性成長動能。然而,就二季度財報而言,營收與車輛銷售下滑、自由現金流大減至1.46億美元,仍顯示短期業務壓力。

歷史背景:特斯拉的成長與挑戰

特斯拉自2010年上市以來,長期主導電動汽車產業的創新趨勢。近年來,廉價車型Model 3與Model Y帶動全球電動車普及浪潮。然而,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利率上升與全球消費復甦步調不一,特斯拉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數度調整售價以維持市占,但也壓縮了毛利空間。

在區域銷量表現方面,加州市場連續七季銷售下滑,反映美國本土競爭升溫與高價車型需求轉弱。對比中國,目前比亞迪等本土競爭者強勢崛起,特斯拉則祭出更多在地化策略,如推動中國產新車以及持續加大投資AI與能源解決方案。

經濟面衝擊及未來展望

美國近期收緊碳排放額度政策,碳權交易收入預計將在2027年之前全數消失,對特斯拉營收結構重大衝擊。而從短期財報數據來看,營收與自由現金流雙降,車輛平均銷售價格亦趨下滑。這些經濟信號使部分券商對其短期股價表現持保守態度,不排除出現技術性回調。

儘管挑戰重重,部分分析師仍維持高達390美元的目標價,主因特斯拉於AI驅動自駕、機器人(Optimus V3)、儲能業務持續突破創新,並在印度等新市場積極布局。能源儲存事業、鋰礦精煉及國際新據點如印度服務中心,皆被視為擴展新藍海的重要舉措。

全球區域對比與市場情緒

以美國為例,特斯拉雖面臨在地競爭威脅,但Robotaxi、能源儲存等高附加價值新業務有望扭轉頹勢。對照中國,比亞迪主導大眾市場,特斯拉則以高端+創新科技搶攻差異化市場。歐洲市場面臨環保法規與補助調整,雖然銷售增速放緩,但特斯拉在德國工廠擴產、推動電網整合方案,仍具潛力。

與區域同業相比,特斯拉在AI和自駕端領先布局,儘管銷售受壓,長線成長機會明顯。尤其在AI驅動的智能車型正在改變傳統汽車產業生態,特斯拉於產能與成本控管方面仍掌握較好優勢。

市場反應與投資人焦點

現階段,市場觀望情緒濃厚,不乏投資人關注財報後管理層對下半年交車量、低價新車推出時程以及Robotaxi商業化進程的最新進展。財報結果若低於預期,短期內或出現賣壓,但新業務若傳佳音則有望重燃投資人氣。

由於特斯拉經常成為市場波動的風向球,無論長線成長潛力或短期營運壓力,均牽動全球投資機構、個人投資者及供應鏈相關產業的資金流向。

結語:特斯拉轉型下的市場再平衡

綜觀本次特斯拉第二季財報發表,市場情緒呈現分歧,既有短期數據壓力,也有長線新事業逐步開花結果的期待。特斯拉如何在自主駕駛、AI與能源轉型中取得有力先機,將決定未來數季財務表現與全球電動車產業格局。無論是Robotaxi拓展、AI軟體應用還是鋰電池閉環供應鏈,特斯拉的每步動作仍然是全球汽車與科技股市的「定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