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面臨AI與反壟斷雙重壓力,股價年內下跌17.5%
【庫比蒂諾訊】2025年6月30日——蘋果公司(AAPL)股價今日收於201.08美元,微幅上漲0.04%,但自年初以來已下跌17.5%,明顯落後於其他主要科技股。分析師指出,iPhone 17銷售預期下修及歐盟5億歐元罰款是主要壓力來源。
歐盟近期以蘋果限制開發者支付選項、違反《數字市場法》(DMA)為由,對其開出5億歐元(約5.85億美元)罰單。蘋果已對App Store政策進行調整,增設複雜費用結構,包括針對非App Store數位購買收取5%「核心技術佣金」,但歐盟尚未確認這些變更是否足以免除罰款,蘋果亦表示將提出上訴。
在美國,蘋果未能成功駁回一宗重大反壟斷訴訟。美國司法部指控蘋果透過限制「超級應用程式」、雲端串流、簡訊、智慧手錶及數位錢包等五大技術,維持其市場壟斷地位。若最終敗訴,蘋果可能被迫更改業務模式,甚至拆分部分裝置與軟體部門。
此外,蘋果已同意支付4.9億美元,解決有關誤導投資者中國iPhone需求的集體訴訟。該案指控蘋果在2018年未如實反映中國市場銷售疲弱,導致股價大跌與投資人損失。
AI領域方面,蘋果正考慮與Anthropic或OpenAI合作,為Siri注入新一代生成式AI,可能放棄自家AI模型。據悉,蘋果已要求這兩家公司訓練專屬大型語言模型,部署在蘋果自有雲端架構上。部分分析認為這是策略性合作,但也有聲音質疑蘋果在AI創新上已落後於競爭對手。
iPhone 17售價預計將上調,以因應美中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儘管蘋果高層避免將漲價歸咎於關稅,但供應鏈人士指出,僅靠壓縮供應商成本難以抵消關稅衝擊,漲價成為維持利潤的「不得不選擇」。
儘管面臨多重挑戰,市場上仍有78位分析師給予蘋果「買進」評級,12個月平均目標價為226.54美元,較歷史高點仍有29%上行空間。未來蘋果如何應對AI創新與監管壓力,將成為投資人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