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股價劇烈波動:馬斯克政治動作與市場變局引發投資人關注
2025年7月7日——特斯拉股價再現大幅震盪
2025年7月7日,特斯拉(Tesla, Inc.,NASDAQ: TSLA)股價於美國開盤前下跌6%,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一波動主要受到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布創立新政黨「美國黨」的消息影響,並與近期美國削減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交織,讓特斯拉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歷史背景:特斯拉股價波動的根源
特斯拉自2024年底以來,股價已從高點下跌近30%,反映出電動車市場需求疲軟及產能挑戰。2025年第二季,特斯拉交付量預估僅33萬至38.5萬輛,年減幅達13%至25%。歐洲市場尤其嚴峻,1月銷量較去年同期大跌45%,中國市場亦因比亞迪(BYD)等本土競爭對手發動價格戰,導致特斯拉銷量下滑15.5%。
在美國本土,儘管Model Y新款上市帶來些許希望,2025年初銷量仍年減11%。這些數據顯示,特斯拉正面臨全球性成長瓶頸,市場對其未來營運表現產生疑慮。
馬斯克創立「美國黨」:政治動作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馬斯克於7月7日宣布創立「美國黨」,此舉立即引發華爾街震盪。投資人擔憂,馬斯克涉足政治將分散其對特斯拉營運的專注力,並可能加劇監管風險。此前,馬斯克與前總統川普的公開爭執已使特斯拉股價於6月單日重挫14%,年初至今累計跌幅達20%。
分析師指出,馬斯克的政治行動不僅可能損及特斯拉品牌形象,還可能引發美國政府對其自駕車、能源業務的監管審查。這種高層分心與政策不確定性,成為特斯拉短期內最主要的風險來源之一。
美國電動車稅收抵免縮減:產業政策轉向衝擊特斯拉
美國國會近期通過削減電動車稅收抵免的法案,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車意願。這一政策變動被視為特斯拉股價下跌的重要催化劑。根據William Blair證券分析師報告,政策逆風將削弱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成長動能,並加劇與傳統車廠及新興競爭對手的競爭壓力。
此外,隨著美國本土市場成長放緩,特斯拉愈發依賴海外市場。然而,歐洲與中國市場的銷量雙雙下滑,使公司營運面臨多重挑戰。
中國與歐洲市場:競爭加劇與地緣風險
中國市場一直是特斯拉營收成長的關鍵,但2025年以來,面對比亞迪等中國品牌的價格戰,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特斯拉銷量明顯下滑。歐洲市場則因本地車廠加速電動化轉型,特斯拉市占率遭到侵蝕,德國市場交付量年減59%尤為顯著。
這些區域性困境,讓特斯拉的全球化戰略面臨嚴峻考驗。投資人開始質疑,特斯拉是否能維持過去20-30%的高速成長,或將進入長期調整期。
財報與未來展望:投資人期待Q2業績反彈
儘管近期股價波動劇烈,部分投資人仍對特斯拉第二季財報抱持期待。公司預計於7月23日公布Q2財報。上一季特斯拉每股盈餘僅0.27美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0.41美元,營收為193.4億美元,同樣不及預期。分析師預測,第二季每股盈餘有望回升至0.42美元,營收預估達227.2億美元,若能達標,或將為股價帶來短線支撐。
此外,特斯拉能源儲存與發電業務創下新高,Cybertruck產能提升至每週1000輛,這些新業務成為公司多元化布局的亮點。
公眾與社群反應:分歧明顯,信心待觀察
社群媒體上,對特斯拉未來看法分歧。一部分投資人認為,特斯拉毛利率仍具競爭力,長期價值未改;另一部分則憂心交付量下滑、政策逆風及馬斯克分心於政治,將削弱公司競爭力。特斯拉聚焦於自動駕駛、機器人(Optimus)等AI新事業,亦引發市場對其核心電動車業務能否持續領先的討論。
區域比較:全球電動車產業競爭格局
與特斯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本土品牌如比亞迪、蔚來、小鵬等,憑藉價格優勢與本地供應鏈,持續擴大市占率。歐洲車廠如大眾、梅賽德斯-賓士則加速推出新電動車型,搶攻高端市場。美國本土的Rivian、Lucid等新創企業亦虎視眈眈,形成多方競爭格局。
這種全球競爭態勢,讓特斯拉必須持續創新並提升營運效率,才能維持領先優勢。
經濟影響:特斯拉波動牽動科技產業與投資信心
特斯拉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電動車企業,其股價波動對科技產業與資本市場有重大影響。馬斯克的動向更是牽動整個成長型科技股的走勢。分析師指出,若特斯拉未來幾季無法恢復穩定成長,可能引發投資人對高成長科技股的信心危機,進一步影響整體市場氛圍。
結語:特斯拉能否穩住核心競爭力?
當前,特斯拉正處於多重壓力下的關鍵轉折點。馬斯克涉足政治、政策環境轉變、全球市場競爭加劇,均考驗著公司經營團隊的應變能力。未來幾季的財報表現、產品創新與市場策略,將成為投資人評估特斯拉能否重回成長軌道的關鍵指標。
投資人與市場將持續密切關注特斯拉在電動車、能源儲存及AI領域的發展,以及馬斯克如何平衡企業經營與個人政治抱負,這將直接影響特斯拉股價表現與全球電動車產業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