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將與英國社交名媛馬克斯韋會面 愛潑斯坦案再掀波瀾
司法部與馬克斯韋接觸 美國社會關注愛潑斯坦案後續調查
【華盛頓訊】美國司法部近日公開宣布,已正式要求與現正服刑中的吉斯蘭·馬克斯韋(Ghislaine Maxwell)會面,尋求推進針對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兒童性販運網絡的持續調查。司法部長潘·龐迪(Pam Bondi)強調,會面旨在揭露尚未被起訴的涉案第三方,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討論。
歷史背景:權勢利益錯綜複雜
愛潑斯坦案自2019年案件爆發以來,一直是國際輿論焦點。這名財經大亨多年間以慈善與人脈築構網絡,利用社交地位掩護涉嫌未成年女性性交易與人口販運。吉斯蘭·馬克斯韋自2000年代起長期擔任其重要協力助手,兩人經常公開出席社交活動,與多位政商名流互動密切。
馬克斯韋於2020年被捕,2022年因多項罪名成立,被判20年聯邦監禁。調查過程中,部分涉案細節與名單曾因高度敏感性遭司法機關封存或未予公開,引起大眾對資訊透明度的質疑。
最新發展:司法部緊急會面與國會施壓
根據司法部副部長托德·布蘭奇(Todd Blanche)7月22日表態,部門已與馬克斯韋律師團隊取得聯繫,計畫「數日內舉行會談」。布蘭奇公開表示,若馬克斯韋掌握任何關於受害者遭侵害、或其他涉案人士的有效線索,聯邦調查局(FBI)與司法部均樂於聽取。
這項動向正值白宮相關人員面臨內政與輿論雙重壓力:部分極右翼及民主黨人士持續要求公開愛潑斯坦更多調查卷宗,並緊盯是否有故意隱匿權貴涉案證據的嫌疑。共和黨籍國會議員提姆·伯徹特(Tim Burchett)已宣布,即將提出動議,對馬克斯韋發出強制傳喚,要求她出席聽證作供,並呼籲全程錄影以確保透明和公正。
總統特朗普則被問及此事時認為,「與馬克斯韋會面十分適當」。而由於早前《華爾街日報》披露,特朗普本人曾於2003年為愛潑斯坦錄製生日祝賀視頻,兩人過往關係受到再度審視。
公開透明與司法正義:美國社會分歧明顯
司法部本月初曾與聯邦調查局共同發表報告,指現階段「沒有更多值得公開的愛潑斯坦案證據」。此舉引起部分民眾與保守派意見領袖極大不滿,紛紛質疑司法部是否「掩蓋真相」;也有維權團體擔憂,關鍵證據與受害者名單可能因政民壓力而遭到政治性隱藏。
另一方面,社會輿論普遍要求全程錄音錄影,並建議國會兩黨共同監督整個會面過程,確保不偏不倚,將真相公諸於世。支持者認為,只有馬克斯韋親自作證,並配合司法機關供述細節,才能有效破除謠言,為受害者及社會伸張正義。
經濟影響與相關產業震盪
愛潑斯坦案自披露以來,對美國甚至全球私人銀行、慈善基金及高端房產市場均產生深遠衝擊。多家企業、基金會因牽涉其中而形象受損、資金鏈斷裂,部分知名律師與金融顧問事務所也遭嚴格審視。根據投資界資料,2019至2022年間,與相關高淨值客戶業務的銀行與諮詢公司曾一度損失逾20億美元資產。
此外,為協助更多受害者自救,律師服務、心理諮詢及公益法律行動需求驟增,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部分保險業者和律師界表示,因大案頻仍,近年來涉及名流醜聞的法律與賠償保險商品需求持續上升。
全球與地區比較:跨國性犯罪調查趨嚴
愛潑斯坦案不僅是美國當地關注焦點,也是全球打擊跨國性犯罪網絡的重要警示案例。自本案發生以來,歐洲、亞洲等地紛紛收緊針對未成年保護之司法條例,加強國際刑警合作。以英國和澳洲為例,相關部門近年陸續增設跨境反人口販運工作組。同時,國際刑警組織強調,網絡與高端消費場域易淪為人口販運溫床,呼籲各國加強行業監管。
美國在推動此案查辦過程中的司法經驗,為其他區域政府提供參考,包括如何結合財務追蹤、數位證據蒐集以及多部門協作。此類高敏感案件往往因政治、經濟利益糾葛,而形成查辦難度高、輿論壓力大的特性。
社會情緒與後續展望
馬克斯韋即將成為調查焦點,社會各界形成複雜反應。受害人代理律師普遍支持司法部與其對談,期待藉由馬克斯韋更多揭露尚未公開的細節;民間倡議團體則強調持續追蹤後續程序,並保留對政商可能干預的疑慮。一部分網民表示期待會面能還原更多事實真相,亦有聲音呼籲警惕「陰謀論」過度泛濫,防範假訊息干擾司法公正。
未來,無論馬克斯韋是否配合司法部供出新事證,該會面都將成為本案新的重大轉折點。調查結果勢必牽動更多社會關切,也可能為全球反人口販運行動帶來更高標準的透明度與追訴力度。
如民眾與輿論所願,司法部若能保障程序透明且無外力干預,有助於重建社會對司法制度的信任。美國社會正密切注視著這場會談,期盼能迎來受害者真正的正義,讓愛潑斯坦案成為司法改革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