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法官全國性阻止川普限制落地國籍令 引發美國公民權重大爭議
落地國籍政策陷司法風暴 第三度遭法院否決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2025年7月25日,美國一聯邦法官再度對川普總統推動的限制落地國籍措施祭出全國性禁制令,這是自最高法院6月關鍵裁決以來,第三次有法院對該政策做出不利於政府的判決。該裁決宣布即刻生效,全面暫緩執行總統欲限縮落地國籍的行政命令,令各方對美國出生公民權的未來格外關注。
落地國籍規定百年傳承 政策改革引發廣泛關注
落地國籍(Birthright Citizenship),即依據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任何於美國領土出生之人,皆自動成為美國公民。此制度自1868年通過第十四修正案後,歷經超過一個半世紀,穩定保障無數美國人及其後代的國籍身分。歷任總統極少提出針對憲法明文保障的直接修正。川普總統自2025年提出限制命令,主張僅有父母一方為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的在美出生新生兒方可獲得國籍,意圖挑戰傳統憲法解釋。
最新禁制令詳解 法官指政策恐致“不可挽回傷害”
本案由新罕布夏州聯邦地方法官Joseph LaPlante所主審。根據裁決書,法院認定若允許該限制案生效,將會對美國出生、父母非公民新生兒之權益造成“不可挽回傷害”,並可能導致憲法權利遭剝奪,這違背了美國長久以來對於國籍與平等保護的核心價值。法院明令聯邦當局於七天內提出上訴,暫時限制該行政命令生效。
訴訟由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代表孕婦及嬰兒家長提出,獲法院認可為集體訴訟,強調保障美國出生之兒童普遍的國籍權益。ACLU律師表示:“這是憲法勝利的一天,確保總統不會踐踏任何一個孩子的公民身分”。
最高法院裁決背景 行政命令法律爭議持續
最高法院於2025年7月初裁定,雖然限制了地方法院頒布全國性禁制令的權力,但特定情況仍可透過集體訴訟尋求全國性救濟。川普政府試圖利用裁決後的法律新動向重啟限制措施,但目前三度遭到地方法院駁回,顯示司法機制在美國憲政底線上的堅持。
美國社會反應強烈 各界憂混亂與不確定風險
全國多個移民、權益保障團體視今次裁決為重大勝利。有移民律師警告,若新生兒公民身分政策持續變動,不僅會使家庭陷入身份危機,更可能出現“無國籍人”問題,加深美國社會的分裂與不安。教育與公共衛生部門指,身份不明兒童將無法順利就讀學校或享受醫保,影響社會整體運作與安全感。
另外,川普政府認為落地國籍制度助長“生育旅遊”及非法移民,相關部門持續主張改革,以“原憲意”解釋十四修正案。然反對方則指,如政策生效,恐造成永久“公民次等階層”,嚴重損害國家認同與社會整合。
經濟衝擊與地區比較
人口結構變化直接衝擊勞動市場與醫療、教育預算。有學者指出,如果出生公民權遭限縮,長遠將導致新生人口成長趨緩,進而影響美國經濟增速,尤其在少子化威脅下,失去新生人口作為經濟活力來源令人擔憂。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國籍政策亦長期受到比較。加拿大同樣實施落地國籍,但對於臨時訪客有所例外規定;墨西哥近期則加強落地國籍配套審查。各國對“國籍自動取得”之設計理念與風險平衡各異,美國今次禁制討論或將引發區域政策再檢討。
歷史回顧:落地國籍制爭議與發展
自19世紀末反華排華法案開始,國籍權益歷經反覆與修正。二戰後隨人口流動及國際人權趨勢,落地國籍制度更深入人心。上世紀數次移民法改革,皆未動搖基本國籍保障,而新世紀來自恐怖主義及全球人口流動的新挑戰,則是落地國籍國策應對重點。2020年代美國保守派勢力興起,落地國籍成為移民改革的焦點,社會各界爭論不歇。
未來展望:政策與法理拉鋸預料持續
目前此禁令僅為初期禁制,後續仍需高等法院合憲性審查。華府分析家認為,無論未來法院裁決走向如何,美國出生嬰兒的國籍權益將持續成為移民、社會、經濟議題的中心。而行政機關、國會與司法體系對於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解釋權,亦牽動美國此類基本權利保障的未來發展。
各界呼籲政府、法院攜手維護依法治國精神,保障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兼容並蓄的憲法遺產。落地國籍之爭反映美國社會對身份、國族與社會正義的深層反思,此波司法角力,預計將對移民政策及國家認同留下深遠影響。
SEO關鍵字:川普、聯邦法官、落地國籍、出生公民權、十四修正案、行政命令、移民政策、集體訴訟、憲法保障、美國公民身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