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24

德国经济危机加剧 右翼党领袖警告企业破产潮或引发崩溃🔥79

Author: 环球焦点
1 / 2
Indep. Analysis based on open media fromivan_8848.

德国企业破产激增 德国选择党领袖警告经济濒临崩溃

企业倒闭潮引发全国关注

柏林——德国选择党(AfD)共同领袖爱丽丝·魏德尔(Alice Weidel)近日在德国联邦议会(Bundestag)发出警告,称德国经济正逼近“系统性崩溃”的边缘。她指出,根据最新数据,德国今年或将出现约22,000起企业破产案件,相当于平均每天约60家企业申请破产。这一数字不仅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也揭示了欧洲最大经济体当前面临的根本性危机。

魏德尔在演讲中强调,德国工业生产在8月份下滑4.3%,其中核心领域——汽车制造业的产量更是下降近20%。与此同时,国内每月约有10,000个工业岗位消失,失业率的上升趋势让整个制造业生态面临沉重压力。她抨击政府“对现实视而不见”,未能正视产业衰退与中小企业生存危机。

制造业低迷折射经济结构性问题

德国经济长期依赖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特别是汽车、机械和化工等产业。然而,自2022年以来,多重因素交织使得这一模式愈发脆弱。能源价格高企、供应链持续受阻、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以及国内投资疲软,共同拖累了德国产出水平。

汽车产业曾是德国经济的支柱,占全国出口总额的近15%。但随着全球向电动化转型以及中国、美国等地新兴竞争者的崛起,德国车企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德国汽车出口额同比下降近18%。高昂的劳动力与能源成本,使得不少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往中东欧或东南亚国家。

机械制造领域也不容乐观。尽管德国仍保持在全球前五的出口地位,但订单量已连续四个季度下降。业内专家警告,如果政府无法出台针对性政策提振投资与创新,德国或将失去在关键工业技术上的传统优势。

企业破产激增的深层原因

企业破产潮背后,是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全面恶化。德国中小企业(Mittelstand)历来被视为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占全国就业比例超过70%。然而,过去两年中,这一群体遭遇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波动、消费需求疲软等多重冲击。

金融机构的信贷条件也在收紧。随着欧洲央行持续维持高利率以抑制通胀,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大幅上升。根据德国商业银行协会的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企业贷款申请批准率下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尤其在制造业和建筑业领域更为明显。

此外,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信心的下滑。包括碳排放规定、电动车补贴政策、最低工资调整等多项议题尚存争议,使企业难以制定长期投资计划。魏德尔在发言中批评执政联盟“频繁改变方向”,让企业家“对未来充满恐惧”。

社会影响与就业压力上升

在多个工业区,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莱茵-鲁尔地区的钢铁工厂关闭后,约1,200名工人面临再就业困境。就业局表示,今年1月至9月,全国制造业岗位净减少超过90,000个,失业人口总数逼近280万人。

工会组织警告,若政府不及时干预,德国可能出现“结构性失业”现象,即失去的岗位无法被新兴产业吸收。尤其在技术转型领域,技能差距问题日益严峻。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表示难以找到合格技术工人,这进一步制约了生产恢复和数字化进程。

历史回顾:与上世纪危机的对比

德国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展现出较强韧性,当时依靠出口复苏和内部需求扩张迅速反弹。然而,当前的经济下滑具有不同特征:能源结构调整、高通胀周期、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以及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使传统政策工具难以奏效。

多位经济学家指出,此次困境更类似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再工业化挑战期”。当时,德国东西部经济整合造成财政负担沉重,但也促成了后续技术创新的浪潮。如今,若能抓住绿色能源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机遇,德国仍有可能再次实现结构性突破。

政府回应与政策走向

针对魏德尔的警告,财政部发言人表示,政府已密切关注企业破产数据,认为这种现象部分源于“疫情后市场回调”,并不代表“系统性崩溃”。政府正在通过税收减免、绿色转型补贴与数字化战略等措施缓解企业压力。

此外,经济部计划在年底前推出“中小企业稳定计划”,重点包括贷款担保、能源成本补贴以及出口信贷支持。该部门官员承认,尽管德国仍是欧洲经济的核心,但若不加快制度改革与技术升级,“竞争优势或将在未来数年内显著削弱”。

欧洲经济格局中的德国地位

相比之下,欧洲其他主要经济体表现同样分化。法国的工业产出在2025年第三季度微增0.5%,意大利保持温和增长,但整体就业市场依然脆弱。东欧国家如波兰、捷克凭借较低生产成本和政策优惠,吸引了部分德国企业的投资外流。

英国则在脱欧后经历经济结构重塑,制造业占比下降,但服务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较快。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制造业迁移”正在重塑欧洲产业链,而德国若不能稳住工业核心地位,或将面临长期竞争力下降。

民众反应与前景展望

民间舆论对经济形势的担忧正在加剧。商业协会呼吁政府采取更积极的经济刺激措施,包括延长能源补贴和简化投资审批流程。一些地方政府则试图通过区域创新基金支持本地制造业转型。

普通民众的消费信心也受到打击。德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10月份降至自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高通胀削弱了家庭购买力,而房贷利率上升使住房市场陷入低迷。

尽管当前局势严峻,多数经济学家仍认为,德国具备较强的财政和产业基础,只要政策协调得当,依然可能避免全面衰退。关键在于如何重振企业投资信心、推动技术革新、改善能源独立性。

结语:挑战中的改革契机

德国的经济困境提醒人们,欧洲工业强国也无法免受全球化与转型压力的冲击。魏德尔提出的“经济崩溃”警告,无疑放大了社会焦虑,但也促使政府、企业与公众重新审视产业未来。如何在动荡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寻找新动能,将决定德国能否延续其“欧洲经济引擎”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