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24

英國NHS被批優先聘外籍護士引發爭議,本地新手護士失業潮與高資深護士遭不公對待事件激起醫護人權及體制改革呼聲🔥60

Author: 环球焦点
1 / 3
Indep. Analysis based on open media fromnews.

NHS護理人員招聘風波:本地護理新鮮人被邊緣化,體系可持續性引疑慮

英格蘭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陷入嚴格審視,其近年針對護士招聘及人事政策爭議逐步升溫。英國勞工黨政府被批評過度依賴海外訓練護士,削減本地護理培訓計畫,令英國新畢業護士失去寶貴的工作機會。此舉在社會各界及多個學術研究團體間引發一連串有關人才規劃、經濟承受力與醫療體系可持續性的熱烈討論。以下將就歷史背景、經濟衝擊、制度爭議及英國地區與國際間之對比,作深入探討。

護士招聘政策爭議歷史脈絡

NHS自1948年成立以來,長期依靠國內外人才共同支撐龐大的醫療服務需求。隨著人口老齡化及慢性疾病盛行,使護士職缺日益增加。然而,過去十年,英國本地護士培訓名額多次遭政府削減,部分原因來自於公部門預算緊張與教育資源再分配。根據近期報導,英國衛生部2024/25年度實施的公共支出審查,儘管維持2.8%年增長,卻未推出明顯擴大護士本地招生的加速政策。

和此同時,英國NHS不斷於印度、菲律賓等國招聘經驗豐富的護士,嘗試以國際人力短時間提升服務容量。業界認為這種政策僅能緩解短期壓力,卻潛藏長線風險,包含新畢業本地護士受聘機會極度有限,人力流動性過高,及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挑戰。此外,疫情期間醫護需求驟增,NHS於2021–2024年間額外錄用超過4萬名外籍護士,相關政策討論一再激化。

經濟衝擊與醫療體系可持續發展風險

經濟壓力一直是NHS改革難以回避的重要議題。近年通脹率高漲、薪資調整不足、基礎設施維護費用日增,令NHS預算面臨巨大壓力。2023/24財政年度,英國NHS體系財政赤字從5.17億英鎊攀升至14億英鎊,足見日常開支愈發緊張。NHS職員薪資調升2.8%,代表僅在2025/26年度,員工支出就增加7億鎊。若工會要求進一步加薪,開支壓力或將無以為繼,更有高層公開警告:「任何未預期加薪都需由中央或機構自行解決,現有預算難再承擔。」

依賴國外護士也有其經濟副作用。儘管東南亞及非洲護士初聘期薪資成本較低,但招聘、培訓與安置過程所需行政開支同樣驚人。若遇人員流動率高,或因語言、制度認知等差異導致工作脫軌,長遠看恐非經濟上最佳選擇。

NHS本應成國家經濟增長引擎,然在此困境下,已難擔當「增長動力」角色。最新研究指,NHS現時較多成為財政負擔來源,單純依靠海外人才輸入不僅無法根治問題,反而加劇英國年輕人才流失現象。

員工權益風暴:標誌性案例激發改革呼聲

近期最受關注的事件出現在NHS蘇格蘭Fife分區,資深護理人員Sandie Peggie自30年前加入系統,卻因爭議性事由遭管理層嚴厲處分,引發工會與公眾強烈抗議。此案成為英國護士職涯保障、工作環境及管理流程的大型警示案例,被視為工人權利鬥爭新里程碑。Peggie案曝光後,員工對升遷、公平待遇與管理透明度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員工團體要求建立更嚴謹的工作監督機制,避免基層護理員工淪為政策犧牲品。

各地區與國際對比:英國面臨典型挑戰?

本次爭議並非英國獨有。國際間,各類成熟醫療體系同樣經歷本土人才斷層及人力流動性問題。例如,德國自2010年代起同樣大規模引入外籍護士,部分州致力強化本地培訓以減少結構性依賴。愛爾蘭、新西蘭則在近年進行強力立法,保證新畢業本地護理生優先就業,並一步步減低人員流失。

但英格蘭特色明顯——結構改革時常受到預算及政治週期限制,導致長遠規劃難見果效。人口老化問題在英格蘭尤為嚴峻。截至2025年,全國60歲以上人口增至1850萬,高齡慢病及多重疾病盛行,致使NHS服務模式與資源分配面對空前壓力。諸多偏遠與沿海地區難以挽留醫護人才,產生地區醫療資源極度不均現象,地方院區招聘困難日益突出。

醫療服務品質與公眾反應

近期各大社群網站、輿論平台上,針對NHS新畢業護理人員遭邊緣化、公職招聘流於形式的批評不斷升溫。病患團體更公開質疑醫療體制對本地患者承諾,擔心若新一代本地護士長期無法站穩崗位,將影響溝通效率與護理品質,恐令病患體驗大幅下降。多個獨立調查顯示,高達七成民眾贊同政府應優先保障英國畢業護士的就業權利,同時敦促NHS加強內部流程整頓與資源配置透明度。

體系改革壓力下的NHS未來展望

2025年NHS全新監督框架正式上路,強化對區域醫療單位的績效評鑑,要求公開透明度與效率提升。政策走向強調次要成本削減與高度問責,但基層員工、專業團體普遍質疑未來能否真正兼顧護理人員權益與服務承擔力。政府即將發布十年醫療戰略規劃,被視為考驗長遠醫療人才政策的分水嶺。

核心改革建議:兼顧在地與海外人才,全民同行

鑑於歷史、經濟、制度及社會多重壓力,專家和學者多數認為,NHS須摒棄單純輸入式外籍護士依賴,改而發展雙軌模式:一方面加強本地護士培訓保障,吸引青年加入護理行列,提供清晰、穩定的職涯晉升通道;另一方面維持有秩序的海外人才補充,完善內部文化融合及持續培訓。只有通過系統性規劃及高透明度監督,方能維持英國醫療服務於全球領先位置,確保全民健康無後顧之憂。

無論變局如何發展,維護本地新畢業護士權益、提升醫療人員待遇,以及公共資源合理分配,將是關係NHS命運的關鍵議題。隨著社會壓力與改革呼聲持續高漲,英國醫療體系未來走向,值得國際社會及專業領域持續關注。